第41部分(第3/4 页)
铭章看到了希望。
“吕、曾两旅到达后,我想请你继续担任城防司令,所有部队都归你统一指挥。”王铭章征求意见。
“团长怎能指挥旅长呢?”张宣武说。
“你可以直接指挥团长嘛。”王铭章道。
“以一个团长指挥其他旅师的团长,恐怕也不太顺当,还是由师长统一指挥为妥。至于城防,可以分区、分段负责,我愿担任最主要的区段和多负担一点任务。”张宣武说。
王铭章征询赵渭宾的意见。赵说:“张团长的意见也有道理。从早先在娘子关的情况看,部队按系统指挥更好一些,城防可以分段负责。”
王铭章犹豫了一下,同意这样做。
当晚十点,张宣武刚离开总指挥部,就有战士跑来报告王铭章,说西关车站附近发生小规模战斗。
“走,到西门城楼上去看看。”王铭章估计有部队回城。
刚接近西城门,就听见城外传来嘹亮的号音。
“是372旅回来了!”王铭章仔细听号音,高兴地说,赶紧加快脚步。
他登上城楼时,城楼上的守军已经欢腾起来。王铭章顺着战士们的指向看去,远远看见西关火车站南侧铁路上,二十多个司号员正在向城内一齐吹号。
“好!把你们营的号手也都叫过来,一起回答他们。”
嘹亮的号音划破长空。几乎同时,北门也响起了“知道友军回来了”的号音。两营的官兵们随即看见铁路附近的战友欢呼起来,士气为之振奋。
没过多久,城内的人听到了西关车站方向传来“370旅回来了”的号音,立即响应。370旅随即从车站南边的桥洞开入城内,进城时,受到王铭章、陈离等高级将领和城内战友们的夹道欢迎。
原来,当天下午三点半,正在滕县城西北山区边缘阵地阻止西路日军的124师370旅旅长吕康,和372旅旅长曾苏元,突然接到代师长税梯青的命令:
1、本师有巩固滕县,待汤军团增援之任务;
2、曾旅肃清西门外之敌,保持后方交通;
3、吕旅肃清南门外之敌,巩固滕城。
两旅见滕县城防形势严峻,赶紧由驻守大小坞村的370旅留下一小部监视日军,其余大部立即回援滕县,以一级战备的急行军方式,按372旅、370旅的顺序,相互掩护回援。
曾苏元令熊顺义、黄伯亮率领743团第二、三营为战备行军的前卫部队,小跑速度,同时准备排除途中任何阻挠,打回县城。曾苏元亲率另外两个营紧跟上。
熊顺义和黄伯亮是军校同学、好友,两人初入军校时,都是王铭章的学生。两人并肩前进,边走边估计前面敌情,研究战术方案。
部队行至北沙河,发现麦田里和道路上有日军坦克的履带痕迹。两营赶紧转为以钳形阵容前进,突破几次小股日军阻击,于晚上九点多抵达滕县西关。
西关车站本应是防守要点,却由于城防缺乏兵力,没法分兵占据,王铭章将师部迁入城内后,个别位置即被少量日军侵占。熊、黄两人都认为西关车站是战略要地,必须肃清周边日军,立即组织部队扫清附近日军。战斗结束后,就集中两营号手向城内发出通知。
就在124师两个旅抵达的同时,在洪疃、高庙、北沙河一线的122师727团1、2营,也奉命陆续进入滕县。
王铭章马上召集旅长以上将领开军事会议。会上对敌我情况判断如下:
1、当面之敌同我激战一天,伤亡不小,但日军也有后续部队赶到,预计明天的战斗必将更加激烈。城外日军主力,仍集中在东关外高地附近,但一部分已经越过南沙河。
2、城内与本集团45军125、127师的联络已经中断,该军部队情况不明。前方各部可能已被敌击溃,分别向南撤退。
3、友军汤恩伯军团先头部队已奉命前往滕县解围,尚未取得联系,估计正被日军阻止于南沙河以南。
4、我集团奉委员长命令固守滕县城等待援军,全军官兵必须下定决心,城存与存,城亡与亡。
根据敌我情况变化,重新调整部署如下:
1、北关及东、北两面城防,包括东南城角(不含)、东城墙、北城墙、直到西北城角(含),由122师负责。由727团团长张宣武负责指挥。
2、东关及西、南两面城防,包括东南城角(不含)、南城墙、西城墙,直到西北城角(不含),由124师37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