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页)
人又健壮,不畏寒,二话没说,脱了外衣、外裤,就往河里走,亲自涉水试探,几个水性好的警卫赶紧跟上。
结果,河水仅齐腰深,只是冰冷透骨。王铭章下令官兵们三人一组,相互搀扶着过河。
很快,河边的村庄开始有狗叫。没过多久,就有老乡开门出来察看。老乡远远看见是自己的军队,还有不少伤病员,就纷纷出来帮助背伤员过河,川军很是感动。
孙连仲一行所乘卡车刚进入榆次境内,还没赶回指挥所,就看见不少人在向太原方向溃逃,并且主要是自己的部队。孙连仲赶紧下车,就近拦住一群人询问:“怎么搞的?怎么一下子都退到这儿来了?”
士兵见是自己的长官,心有余悸地说:“报告军长,昨天下午您到太原去开会后不久,阎长官的传令兵就来下令,限部队于5日全部转进到太原东郊阵地去。由于您临走前又没有交代,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现在,在寿阳的部队已经撤完了,先前撤到榆次的部队也在撤了,撤得很乱,简直就是大逃命。”
孙连仲大骂了几句,说今天怎么可能来得及过去布防啊?再说,太原都已经封城了,我们退到城下去又有什么用呢?不全都自动成了瓮中之鳖吗?传我的命令,别管这个时限,大家千万不要乱,尽快找到自己所属的部队,有秩序地往太原南郊山地既设阵地逐次撤退。他连川军也顾不上问,就叫卫兵赶紧往指挥所开。
车到指挥所时,副官和几位将领正在指挥搬家,还在商量安排哪些人留人下来等孙连仲,等多久,如果等不到又怎么办。孙连仲很是哭笑不得,又大骂了一通,令众人接着搬家,但目标不是太原城郊,而是太原以南太谷方向。
孙连仲叫人去找另外几个将领,通知他们一定要稳住部队逐渐撤退,然后赶到汾河西边的太谷县去和他会面。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想起先前和邓锡侯商量好的在铁路南侧掩护他们的王铭章所部川军,叫人赶紧去通知川军做好向太原以南转进的掩护工作。
王铭章正在为已无法按阎锡山要求的时间抵达太原城郊而发愁,突然得到孙连仲传来的阎锡山先前的转进地点和时限作废、改为负责掩护友军部队向城南山地转进的命令,大大缓了一口气,随即指挥部队稳住阵脚,一边掩护友军撤退,一边收容被打散的部队。
就在黄绍竑和孙连仲狼狈逃离太原的时候,接到阎锡山命令后正在往太原方向回援的邓锡侯一行人,还有更狼狈的遭遇,邓锡侯本人甚至一次差点被日军炸死,一次差点被击毙甚至活捉。
11月5日上午,邓、孙一行正在榆次东南十多公里的长凝镇休息,45军第127师师长陈离和旅长陶凯率领379旅从后面赶来。
孙震一见到陈离和陶凯,就向他打听王铭章和41军的情况。陶凯说,他和122、124师分手的时候,两个师都与日军保持接触。大家估计王铭章他们还在前方没撤下来,都很担忧。
陈离说,在路上听说,孙连仲的部队也已经全部退过寿阳,进入榆次境内,但仍在日军包围中。大家对41军的处境更加担忧。
大家正在交换情况,突然飞来一架日军飞机,众人赶紧趴下隐蔽。飞机在镇上盘旋了一会儿,朝着邓锡侯他们这群高级将领呆的院子投下一颗小型炸弹。有几个人眼睁睁看着炸弹从天而降,却不敢乱动,只得闭了眼等爆炸声。过了一会儿,没有动静,抬起头来问。警卫报告说,是枚哑弹,就落在大院外侧墙脚下。众人连声说侥幸。
日机走后,众人心有余悸地继续分析敌情。突然,有警卫进来报告,抓获一个为日军做间谍的白俄便衣,从他身上搜出手枪和日本印发的折叠式便携军用地图,还有一个望远镜和给日军飞机发信号的小圆镜。
邓锡侯打开军用地图一看,画的是石家庄到娘子关一带,很详细,包括邓锡侯、孙震在内,川军官兵没有人见识过如此详细的地图。由于上面没有太原一带的详细地图,大家也没想太多,只是估计刚才就是这个家伙把日军飞机引过来的,下令将他处决了。
邓、孙看看已经不能按时赶到狄村了,周围情况又越来越复杂和危险,下令就地休息半天,待日落后再开始行动。官兵们一边依托镇内建筑和竹林躲避敌机空袭,一边等待41军的部队。
休息没多久,警卫值日官进来向邓锡侯报告:“报告总司令,门外来了十几个八路军骑兵,都一样装束:背斗笠、穿草鞋、腰挎短枪。有一个说四川口音的,说叫朱玉阶,想见总司令,这是他的名片。”
“哦?朱玉阶,好!大名鼎鼎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