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剜去双眼并与敌人同归于尽。在东亚的中国人一直视头发如生命。春秋时期(东周)曾子言: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可毁损。清时这一身体发肤的伦理命题验证到了极致:留发不留头。可见中国人对于头发的特殊观念有些特别起源,“参孙”如此惨痛的“教训”可能一直让中国人视发如命。当然,中国人用的是另外一套孝道伦理来说明这个传统: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参孙前后是以色列历史惨淡的一个时期,当时比较强盛的是“非利士人”。“非利士人”也是一个海上民族,生活在地中海东岸南部沿海地区。
天啊,但人!(2)
参孙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1世纪。
这期间以色列族内还发生了一起大事,“便雅悯人”被其他以色列人追杀殆尽①,我认为他们也大部逃亡。
《圣经·士师记》20:41 以色列人又转身回来,便雅悯人就甚惊慌,因为看见灾难临到自己了。他们在以色列人面前转身往旷野逃跑,以色列人在后面追杀。……20:44 便雅悯人死了的有18000,都是勇士。其余的人转身向旷野逃跑,往临门磬去,以色列在路上杀了他们5000人,如拾取麦穗一样。追到基顿,又杀了他们2000人。
20:46 那日便雅悯死了的共有25000人,都是拿刀的勇士。只剩下600人,转身向旷野逃跑……。以色列人又转到便雅悯地,将各城的人和畜生,并一切所遇见的,大批用刀杀尽了,又放火烧了一切城邑。
以上的“旷野”在临近红海地区。新国际版研读本《圣经》解释上面的“600人”时说:“这些人若没有逃脱,便雅悯支派就全遭消灭了。前往拉亿的但人也是600人。”
埃塞俄比亚地图
。。
“但”与“周”的关系(1)
我最近看到的一条信息是,埃塞俄比亚的以色列“但人”是在参孙于公元前11世纪失势时逃亡至红海南端的。
最大的可能是,“但人”确实到过埃塞俄比亚,后来所罗门的后代又在这里立国也是事实。两者并不冲突,只是谁掌权的问题。还有一个可能是,所罗门让当时没有居所的整个“但人”家族护卫他的儿子一起到埃塞俄比亚去了。
最后听到以色列人在埃塞俄比亚的消息是,大约上万黑人分两批在上个世纪末被以色列国从埃塞俄比亚接走,即便是黑人他们也被认定为以色列人。
这里似乎出现了一个小问题。假如我们承认犹太人之后在中国建立了“Jew”朝,则“但人”建立周朝似乎说不过去,因为严格意义上讲“但人”不属于“犹太人”,他们应该叫“以色列人”。但幸运的是,今天“犹太人”是所有“以色列人”的代称,或许这个代称是从3000年前就开始的,那么这个小小的矛盾也就消失了。就是说,“但人”与所罗门的后人共同建立了周朝,并将这个朝代取名为“犹太人王朝”,不过在中国真正的统治者是“但人”家族,政治上很可能属于“示巴王国”的附庸,因为这个家族继承了“西伯”(也就是“示巴”)爵位。最初“但人”很可能相当于“总督”管理着一片方国,他们政治上与红海的“萨巴王国”或“所罗门王国”息息相关,但同时也必须受到当地势力强大的商朝的统治。秦始皇之前从来中国无“帝”(emperor)只有“王”(king),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否则,秦始皇就不会兴师动众地自命为“始皇帝”了。另外这还说明了秦始皇很清楚他之前的中国只是殖民地,而只有从他这里中国才剪断了与中东母国的脐带。
张光直先生在《青铜挥麈》275页这样论述三代时期的王族发展:
在王族发展的某一个阶段,会产生某种需要,得让族中一位男子离开王都,到外地去建立新的城邑。他或许是王的手足,也可能是王的叔伯或堂表兄弟。大批人民会随他出行,这或者为了减轻人口压力,或者为了开垦新的土地,也可能是去戍守边防。无论何种原因,他离别时都要带走以下物事:(一)氏族的关系和徽号;(二)属于一个或几个氏族的数群宗族成员,他们既是农业、手工业劳动,也是兵士的来源;(三)对于新领地的管辖权;(四)标志新政治单位的新名称;(五)保证他同太宗的仪式联系得以延续,并作为他新独立地位象征的仪式符号和道具。他将在新领地中建立新的宇宙,最后还要把自己的牌位放进去,以作为新宗族创立者的标记。于是,一个新的支系开始繁衍。作为次一级的宗族,它必须对自己原来所属的大宗表示归顺。它的政治地位和仪式地位也相应要低一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