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时也明白为何沈从学在得知逃姨娘身为妾室时勃然大怒的原因了。
沈家虽然家世不显,却也是书香人家,好好的女儿家却做了妾室,能怪沈从学发怒吗?
只是这里的问题来了,既然沈从学是沈姨娘的亲大伯,为何离开京城二年身在老家的亲弟弟却一无所知?
还没等王秀英开口询问,沈姨娘仿佛专门替王秀英释疑一般絮叨起来。
沈家历代书香门第,祖上也曾经有过荣光,只是到了沈姨娘曾祖父和祖父这两辈都没有什么出色的人才,沈家就有些凋零破落了。
等到沈从学高中状元,沈家其实已经是空壳子。
沈姨娘的祖父祖母去世得早,沈从学长兄如父自然也希望弟弟也与他一样走科举之路,偏偏沈姨娘的父亲却止步于秀才再无建树。
兄弟俩为此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兄长希望接了弟弟进京继续进学,已经成年的弟弟却嫌兄长管得太宽,于是原本同根同源的兄弟俩在一次争吵之后分道扬镳。
这也就是为什么沈姨娘进京投亲无门的原因,在老家苦熬日子的沈姨娘一家,压根就不知道沈从学早已经外放滇省。
可是沈姨娘一家因为断了联系不知道沈从学外放去了滇省,为何英雄救美的王义宗也会不知道呢?
沈从学是大域顺历六年的状元郎,又在翰林院当了六年的差,说起来王义宗与沈从学同在翰林院共事,不可能不知道沈从学其人其名,可是为何八年前沈姨娘进京投奔,却投奔无门呢?
王秀英觉得实在太奇怪了!
就算王义宗不知道当年沈姨娘要投奔的那个住址就是沈从学的家,可是他既然带着沈姨娘去投亲,难道不知道沈姨娘要投奔的亲戚名讳?
“当年若不是被那些个混混给吓得糊里糊涂,只告诉你爹投亲的地址,却没说你伯外祖父的名字……”沈姨娘幽幽地叹了口气。
虽然瞬间补上了王秀英还没来得及打开的脑洞,但是王秀英依然表示很疑惑,不过暂且就按沈姨娘说的去理解吧。
为此王秀英也不得不叹了口气。
第三十四章 沈姨娘的不甘心
既然沈从学做了三年王义宗的顶头上司,对王义宗也多有提拔之举,王秀英不相信王义宗回来以后就能将答应沈从学的事儿丢在脑后。
如此说来,王秀英觉得老夫人前些天看自己的眼神中的探究,就有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想必王义宗早就向老夫人详细说明了沈姨娘找到了亲人以及平妻的事,只是一直却被老夫人挡住了。
就算沈从学对王义宗有提挈之恩,就算沈从学已是一方大员,在老夫人眼里沈从学依然不能与长宁伯府相提并论。
再说了,比起沈姨娘,林氏与老夫人多少还有香火情,并且与之相处了二三十年,感情多少还是有的。
极有可能这次的禁足,就是给沈姨娘的一个下马威。
不过若是沈姨娘身后真有那么强的后盾,那么沈姨娘比起早就没有了家族支持的林氏,能够给王义宗带来更多的好处,那么沈姨娘的平妻之位想必也是迟早的事。
当然前提还必须沈姨娘能够沉得住气。
沈姨娘越沉得住气,王义宗会更觉得对不起沈姨娘,就像王秀婷被禁足并移出临墨轩以后,林氏突然沉寂下去,倒让王义宗多给了林氏几分薄面。
其实沈姨娘可依仗的东西比起林氏来并不少,毕竟王义宗对沈姨娘还是有那么几分真爱的。
有了沈姨娘与亲人重逢,且亲人还是一方大员这样一个消息,王秀英觉得自己重生回来以后定下的策略似乎有必要进行再次调整。
同时心里也暗自责备自己,怎么就没早点与沈姨娘聊聊呢?
只一味责备沈姨娘拖自己的后退,只看到沈姨娘回府以后比前世更傲娇的一面,却没细控傲娇的原因。
好在沈姨娘到底不算太傻,最后沉下心来了,要不然岂不是坐失良机?
前世没有的资源就摆在面前,王秀英绝对不容许被沈姨娘走成臭棋,当务之急是阻止沈姨娘有任何的冲动之举。
“姨娘若是成了平妻,我和弟弟就是嫡女嫡子了吗?”半晌王秀英睁大懵懂的眼睛看着沈姨娘问道。
沈姨娘被王秀英问得哑口无言,只将王秀英抱在怀里半天没有说话。
平妻,其实真没有什么意思,王义宗虽然答应了沈从学把沈姨娘提成平妻,却没有答应长宁伯府二房正妻平妻两头大,只说回家以后会与老夫人和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