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部分(第2/4 页)
。
“哦,不久,不久,怎么,案子断了?”
“你也知道了?唉,不过是个小案子,没的说,佃农欠的租子,该缴的还是要缴,只是可怜啊,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一家子,去哪里弄来那三石谷子。”
“你是县令,判多少还不是你说了算?”刘涚笑着问道,“三石谷子这么多,不会是你拿了那地主的贿赂吧?”
“妹夫,此事万万不能乱说!”一听刘涚这么说,高进整个人都显得有些紧张,“如今好不容易才将成都县治理成这个样子,若是传出去说本官收受贿赂,那过去的功夫,可都是白费了!”
刘涚的确只是开玩笑而已,他也确实相信,相信高进不会去收受贿赂,诺大一个高家庄,高进身为庄主,恐怕是整个成都县,甚至是益州府第二富裕的人。
当然,第一富裕的人,应该就是刘涚了,只不过他目前的这种富裕,相对来说比较隐形,但有朝一日,刘家庄的城池修建起来,恐怕他这个第一富豪,就再也隐藏不住了——开玩笑,都有一座城了,你再说自己穷,那也没人信啊!
“大哥,看你的样子,是挺同情那佃农的啊?”
“嗯,是有点,他的土地在父辈就已经没有了,这两年兵荒马乱的,他能够坚守自己的土地,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况且,那地主收的租子,也实在是太多了些,唉,其实这些都是普遍现象,那地主家的土地,十有五六都是闲着的,找不到人耕种,地主家也要生活啊,不逼这些还在耕种的佃农,又去逼谁呢?”
高进说的话,让刘涚再次陷入深思之中。
因为战乱,人们流离失所,即便有最终要的生活资料——土地,也无法保证这些土地就一定能够获得收益,无人耕种的土地不会长出庄稼来,只会生长野草。
“大哥,你想不想成为名留青史的一代明相呢?”
沉思片刻,刘涚猛然睁开眼睛,两眼灼灼的眼神,望向高进。
第361章 宏城起,平地雷(中)
第361章 宏城起,平地雷(中)
谁人不想名留青史呢?
哪怕过去高进从不曾有过这方面的念头,但如今坐在成都县衙的大堂之中,官威加身时间长了,人也就慢慢的习惯了这种感觉。不入官场,自然不懂这种人生,那滋味,放佛就是一种毒,吸上了,就让人难以自拔。
刘涚的一句话,当真就是问到高进的心窝窝里头去了。
如今,刘涚的阵营之中,真正能够参与到核心事务的人其实并不多,而除开高玉娘和安娜两个女人之外,其他人大多忙于军务,处理政事这方面的,可以说除了高进之外再无第二人。
故而在高进心中,甚至是在刘涚阵营里的大多数人心中,高进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假如有朝一日刘涚成就大业,那高进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任宰相。
这个认知,普遍存在,高进自己亦是同样认可。
但仅仅是一个宰相的位子,如今已然不能让高进感到满足了,而刘涚的话,等于是给他点燃了一盏指路明灯。
“当名相,当名留青史的名相!不错,相当的不错!”来回的踱着步,高进好像一瞬间沉浸到自己的世界之中。刘涚见此情形,微微一笑也没打算去惊动高进,等他自己慢慢的想明白。
“我要当名相!”
在偏厅里来回走了好几个来回之后,高进猛吸一口气,胸膛高高鼓起片刻,遂又重重的吐气开声,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嘘,小声点!虽说这事儿不犯禁,但要是让人听去了,会笑话你的!”刘涚口中调笑,两眼却是凝视着高进。
“笑话?谁敢笑话我?对了,你刚刚不是说有个名留青史的机会么,怎么说?”
“既然大哥有这个心,那小弟我自然要支持,走走走,咱们回家去,摆上酒席,慢慢聊。”
这一夜,刘涚跟高进差不多聊到天色发白,才在几个亲卫的保护之下返回刘家庄,至于说两人究竟聊了些啥,除了他们自己之外,谁也不知道。
熟悉高进的人只是感觉,从那夜之后,高进这个县令变得更加勤勉,不仅自己分内的工作,哪怕就是下面人的工作,他都要经常涉及,即便不做,也会认真的去了解,去学习。
至于说刘涚,回家之后也是对两人的聊天内容只字不提,第二天一早,吴璘被杨再兴带来见刘涚,刘涚就只跟吴璘聊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关于吴家核心子弟迁徙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