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1/4 页)
只有这样,吴阶才会将越来越多的任务交给他,才能越来越看重他,也只有这样,刘涚才能 在短时间内,完成别人一辈子也无法走完的路。
都说时势造英雄,但又有几个人看见了英雄暗中的努力,他们付出的汗水,甚至是鲜血?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不劳而获,除非是投胎的水平超?搅司�蟛糠秩恕6杂诖蠖嗍�死此担�?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那是没得选择,扩大点说,出生在什么民族,同样没得选择。
既然身体里流着这个民族的血,就不应当打着出卖自己民族的主意,刘涚是这么认为的,但 并非所有人都跟他想法一样。
背叛是永恒的,短暂的只是背叛者的名字。
当益州知府将吴阶为高家庄写来亲笔信的事情告之成都县尉之后,这位县尉老爷顿时感觉自 己头疼的紧。
说起来,时家崛起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在外人看来,这就是标准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作为时家的长子,时县尉在自己任上也算是干的不错,照理说来,县尉是不能在本地任职 的,也不能将自己家人迁到自己任职的地方。但凡是都有例外,如今不是战时么,还能有比战时 更好的理由?
因为战乱的原因,时家,其实跟高家一样,都是从外地迁徙过来的。
随着金国步步紧逼,南宋朝廷对巴蜀一带的约束力已经是越来越薄弱,如果不是因为读书人 心中的那种坚持,或者说巴蜀向的势力向来就比较散乱的话,指不定如今的巴蜀早就已经不是南 宋的了。
读书人的坚持往往是“宽以律己,严于待人”,这时县尉虽然明知道朝廷的禁令,但在向知府大 人奉上大笔白花花的银子之后,于六年前将自己的家人自战乱之地迁来成都县安了家。
不过短短?牧�晔奔洌�奔遥�驮诔啥枷卣飧鼋记�炒笃鹄础?
在这个时代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亲缘归属感,哪怕就是隔着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关系,只要 是姓时,只要是在时家发迹前住在一个村子里,总能找到这样那样的关系,然后大老远的来投 奔。
随着越来越多的“远亲”加入,越来越多的少年成长起来,时县尉一开始准备的那些地产和物 资,营生行当,自然就显得越来越捉襟见肘了。
为了时家的“千秋万代”,扩张才是唯一的出路。时家的老祖宗,时县尉的老头子,早就将眼睛 望向了如今已成为高家庄的那片地。
当初,高进来谈的时候,这片地的业主其实是早已经不胜时家之烦,只是因为时县尉的存 在,那人无法按照正常的方式出售自己的土地——说白了,就是时家人不想出大价钱,甚至是不想 出钱,就拿到人家的地。
正是因为有时家的逼迫,当高进表现出一定的购买诚意时,那业主就迫不及待的将土地卖给 了高进。
并不是说整个高家庄就只有这一块地,而是这块地,相当于是前后贯通的咽喉,对于高家庄 来说极其重要,对于时家来说,同样重要。
时县尉带着沉重的心情返回家中,他打算劝自己的老父亲,将此时暂且放一放。
第219章 狐假虎威,狗仗人势(下)
第219章 狐假虎威,狗仗人势(下)
第219章 狐假虎威,狗仗人势(下)
“不可能!”
时县尉的父亲年纪其实也不算大,今年才刚好七十,不过在这个时代嘛,不都说“人生七十古 来稀”,加上人家大儿子是个县尉,故而时家上下不知啥时候开始,就不再叫“老太爷”,而是叫“老 祖宗”了。
兴许就是“老祖宗”这三个字,让老头慢慢有了一种错觉,好像自己就当真成了所有人的“祖 宗”一样,大家伙儿都得让着他,事事都要顺他的心意。
时县尉是个读书人,爱惜羽毛,说穿了其实就是爱面子,老父亲性格是越来越霸道,他也得 忍着,凡事还得替老父亲想到,就怕别人说他当官了,就没有了孝心,不尽孝道。
眼前“老祖宗”这么使劲儿的咆哮,时县尉也只是闷着脑袋不开口,好像没听见那些话似地,只 有在老人家的声音实在是大的不行,整个时家大院都能听见的时候,时县尉才会开口,提醒“老祖 宗”小声一点。
“退一步海口天空啊!爹,如果硬要跟高家庄斗下去,难说咱们的事情就不会被牵扯出来,听 说现在和尚原那边打的正激烈呢,还不知道金兵啥时候能够杀进来!”
“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