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1/4 页)
“居然是死士!”,冯越倒吸一口凉气,“驸马爷,你看?”
“来人,将他拖了下去,急速派人禀报京兆尹衙门。”薛枫眉梢一跳,冷冷道。刺客的捍不畏死,出乎他的意料。他知道,这种刺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刺客,他多是被人恩养经过残酷训练泯灭人性的死士,能安排死士行刺且行刺的对象是江夏王,看上去倒不像是单纯报复自己这么简单。
京兆尹衙门很快来了不少人。宫中,也很快传进去了消息。毕竟,被刺的是江夏王,行刺的地点又是在公主府!
李世民大怒,长安连续出现三起行刺事件,先是太子,后是蒋平,现在又是李道宗,前两起案件还未侦破,又一起血案发生,煌煌帝都岂能容不法之徒横行!他连下数道圣旨,三起血案统统交由大理寺和刑部共同负责办理,限期破案,云云。
李治遇刺事件的“缉凶”工作,本是由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负责“主持”,但多日来没有任何结果,李世民本就不满,如今旧案未破,新案连连发生,都是针对皇亲国戚和权贵大臣,这还了得!
措辞严厉的圣旨一下,刑部尚书张亮和大理寺卿孙伏伽不敢怠慢,当即在大理寺衙门组成了临时“侦破办公室”,马上对公主府的行刺事件展开了调查。
而这个时候,江夏王李道宗已经基本无碍了,伤势虽然严重,但保住了性命。他命好,当世神医孙思邈就在现场看热闹,在第一时间为其做出了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否则,就很难说了。
李道宗被抬回府中养伤去了,薛枫依旧沉浸在深深的思索中。到底是什么人?还歹毒的一石二鸟之计,既达成了行刺李道宗的目的,又搅乱了自己的会场。
想了半天,也没有什么头绪。毕竟,他对大唐朝野的情形一知半解,那包藏的祸心和潜流在幕后的复杂权力纠葛,不是如今的他能洞察的。
第四十一章 延真辞去
长安,表面上依旧繁华热闹,平静一如往昔,但背后,却是暗流涌动。大理寺和刑部联合派出的“暗差”,江夏王府悄然出动的侍卫家仆,还有京兆尹衙门比平日多了数倍的“巡逻人员”……长安街头,“便衣”遍地,“耳目”丛生。
令薛枫欣慰的是,宣传大会虽然被搅乱,但他的煤气发生炉推销却已经起到了效果。短短几天时间,李维就接到了上百个“订单”,目前正让“加工队”日夜加工赶制中。同时,薛氏花露琼浆店铺又在长安开设了4家分号,销售量已经增大了数倍。而日本、西域、波斯……诸多异族和国外客商也开始想办法收购花露琼浆……一切,都没有受刺客事件的影响,都快速地走上了正轨。
照此下去,不用半年,煤气发生炉和花露琼浆的生意就可以逐步扩散到大唐各地的大城市州府。店铺的经营,加工制作,原料的采购,业务的扩张等具体事宜,都由李维和李安两人负责,一个主内,一个主外,配合默契,干得是越来越顺手。
尤其是李维,薛枫可不是一般的满意,简直就是上天赐给他的商业天才,举一反三,一点就是!看着李维写的“商业发展大纲”,他忍不住哈哈大笑。
李维写了三条建议。其一,花露琼浆已经打开了市场,但受加工能力的限制,很难有大的市场前景。因此,必须将原料采购、积聚、加工的基地从长安开设到其他商业繁华城市州府,譬如洛阳,扬州,金州,广州等,就地采购取材,就地加工销售。煤气发生炉也是如此;其二,加强同胡人等异族人的联系,将花露琼浆推销到海外市场去;其三,成立一个大型商号,代理一切大唐所产物品与海外的贸易,从中赚取差价。
李维的想法与薛枫不谋而合。煤气发生炉也好,花露琼浆也罢,虽然都是薛枫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要想在商业上有所作为,必须要将这两种稀罕玩意作为主打产品“做大做强”,让它从稀有到普及(当然这个普及是限量销售意义上的普及),最终占领整个国内国外市场。而仅仅如此,最多是让自己赚点小钱,真正要做一个“大唐的商业大亨”,还得同时参与现行的商业贸易,最可行、利润最高的就莫过于“进出口贸易”了,大唐的丝绸瓷器销到海外异族之地,异族人的商品再运回大唐,只需“倒手”就可以获取巨大的差价利润,何乐而不为呢?尽管,也有不少商人干这种倒手的买卖,但都多没有形成规模,多是小打小闹,各自为战。只要自己……哼哼!薛枫一念及此,兴奋地攥起了拳头。
喜事总是接踵而至。薛枫自己的“买卖”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商务司对于大唐商务税费管理的事情也得到了李世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