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3/4 页)
宋朝北方战略要地,南临黄河北据幽燕,四周阡陌纵横沃野千里,有鱼盐杞梓之利,充牣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城中商贾云集财货满地,文人骚客三教九流何其之多不下汴梁,据户部有司统计截至庆历七年八月,居住在大名府城的百姓多达十三万,高居北方之首。
大名府城高地险,堑阔濠深。城内,酒楼、茶寮、书摊、绸庄、鞋店、勾栏、青楼、汤池、戏园、珍宝阁鳞次栉比,宫殿、道观、佛寺、庵堂香火鼎盛,楼宇雄壮,僧尼众多。
城北郊有闻名京师的大名湖,素有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南郊有战国时代的孙膑射庞涓的马陵道,
东郊有贵乡城西汉末年一代奸雄的王莽在此修建的行宫,
不仅如此,唐代名臣狄仁杰、宋代贤相寇准、乃至本朝的太祖、太宗、真宗三代君王都来过大名府,并在这里率军抗击过契丹人。
往事如风,逝者如斯。
发生在大名府的传说还有很多很多,若是总的概括起来,还是唐朝的李白李大人的赞美最为精辟,其诗有云:
魏郡接燕赵美人夸芙蓉
洪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
且说今年六月中旬辽国兴兵三十万南下攻打宋朝,一路上过关斩将势如破竹,在一个月内就打到了河间府,兵临黄河,极大地震撼了大宋的满朝文武。
这是继澶渊之盟以来,辽国的铁骑第二次兵临城下,大宋朝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危险。
以曹皇后为首的朝廷不得不举全国之兵北上大名府抗辽,死守北方门户,这一役事关生死存亡。
范仲淹才一到任,在贝州造反的王则等人又派信使传来消息,意思是如果朝廷能够承认他这个安阳国,并封他为藩王便为大宋效力,否则就会助辽攻宋。
范仲淹一气之下想命人斩了王则的使者,但转念一想,为何不驱虎吞狼。
于是,情急之下伪造了一份圣旨命人送去了贝州,这件事后来被夏竦利用,导致范仲淹被罢官,丢了相位,但那是后话了。
再说贝州王则等人不知是诈,接了圣旨后三呼万岁,面北叩头。紧接着,大摆宴席庆祝了三天三夜,恭喜王则被朝廷册封安阳王,余者加官晋爵。
数日后,也就是庆历七年,八月十一日。
辽国三路大军自河间府、真定府一线南下,大举进攻。
十一日,横扫沧州以南的地区,沧州知州兼屯田使尹源率民团八千余人大战辽国铁骑于小山、马谷山一带,歼敌五千余人,斩敌酋三十有余,死战不退最后因弹尽粮绝,被辽国铁骑放火烧死在山中。半个世纪后,南宋收复了国土,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宁死不屈的尹源和八千民团将士,在海边树碑以示怀念。
十二日,辽国大将耶律仁先率军南下进攻永宁军。知军向绶带兵北上大树坡迎战,将两万大军分散布于河岸,战线长达数里,想以逸待劳阻辽军渡河,通判江中立提醒他辽兵狡诈分兵御敌非上策,向绶怒以动摇军心为由斩杀了江中立。
中午时分,耶律仁先亲自领兵强渡运河,左右两翼骑兵包抄,一路从沧州南皮攻永宁军,一路绕道深州武强,掠过冀州以北,沿山麓扑入永宁军。
初一交战,永宁军大败,向绶见辽军来势汹汹三面包围了大树坡,便舍弃了大军独自往南逃去。半月后,向绶在大名府受审,范仲淹以临阵脱逃为名下令斩了向绶,从此与开封名门向家结下血海深仇。
十三日,辽国南院大王耶律求翰、监军富弼率军八万出真定府,以迅雷之势席卷了赵、深、冀、刑四州。(注:此处的富弼实则辽国皇帝耶律宗真的儿子,名耶律德华,其假扮富弼在大宋潜伏多年)
赵州通判马仲甫、柏林禅寺僧真元带领民众万余人马死守城池七天七夜,最后被辽军攻破,全城惨遭屠戮。
深州知州王鼎率千余人出城迎战被俘,辽国将领劝他投降,王鼎不从愿以死明志,临死前他请求辽国将领不要屠城,未被同意,遂破口大骂辽人猪狗不如,结果被乱刀砍死。
冀州太守王德恭、团练使石开率全城军民抗敌,三次击退攻城的辽兵。后来,辽人运来了铁甲火炮才攻破冀州城门,王德恭、石开率军拼死将辽兵阻挡在城门口一带,掩护百姓逃亡,混战了两个时辰,王德恭身中数十箭战死,石开侥幸脱身。
刑州知州赵不倚年八旬,在辽兵攻城时,因过度激愤中风而死,刑州遂失守。
十四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