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脑海里谜一样拷问着我。只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有机会解开这类残疾女孩的乞讨之谜。
天桥上还有两个乞讨者,是一对中年盲人夫妻。她们的乞讨要安详、和悦得多。男的倚靠在栏杆上,怀里抱着一把二胡,拉着一些耳熟能详的曲子,女的则站在天桥中央,面带微笑和弦而唱。两人看不到过来过去的人,自顾自地在那里一曲接一曲地奏着唱着。来来往往杂乱的脚步中偶尔看到有人俯下身去,在他们面前的瓷碗里丢入一块、几毛的硬币。
引人注目的“聋哑”婆孙
走下江汉路人行天桥,我们沿中山大道北侧的人行道向西而行。在江汉路和中山大道的路口地带,汇聚了大量的人流车流,这里算得上是武汉夜晚最热闹的地方。江汉路由于管理严格不许乞丐进入,也许正因此,各色夜晚出来“做活”的乞丐便盘踞在这个岔口地带。我们仅在人行道上走了30米的距离,便看到有躺在地上伸着瓷碗要钱的男子,有拄着拐杖向行人点头哈腰的老人,有缠着行人硬讨钱的小孩,还不包括坐在路边像模像样给别人指点迷津的算命先生。
一位怀抱小孩的老婆婆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离人行天桥不远的一处路边,在一个角落里,一位形容愁惨、约摸六七十岁的老婆婆靠墙坐在地上,怀里抱着一个六七岁模样的小女孩。两人面前的地上,放着一张写满字的发黄的白纸。我凑上去,看清纸上写的内容:
“献爱心
我是一个聋哑人,一场火灾烧去了我的家,儿子在救火中丧生,家里只剩下我和小孙女的生活,我不得不靠社会上的好心人来帮助。姐姐哥哥婀(阿)姨们请现(献)出一点爱心吧,可怜可怜我吧,谢谢您们帮助我。
可怜可怜我吧,谢谢您们帮助我。”(标点为作者所加)
对这种身世凄惨的孤苦老人,我有一种天生的同情感。我蹲下来,从身上掏出一张两元钞票,放入她前面的碗中。显然,很多路人和我的感受是一样的,不时有人驻足看看那张“乞讨书”,然后在碗中放入一块、几块钱的硬币,默默离开。只十几分钟的时间,那碗里就增加了8元钱的收入。
我试图和老婆婆进行交流。但不管我问什么,她只是使劲地摇头,意思是她听不见我说的是什么。我就问她怀中的小女孩:“你能听懂我讲话吗?”没指望她能说话的,不想小女孩却突然蹦出响亮的一声:“听得懂。”我一下乐了,就问:“你们是哪里的人?”小女孩要说话,老婆婆使劲把她往怀里一揽。小女孩似乎意识到什么,把头埋进婆婆的怀里,不管怎么问也不吭声了。
我拉着小曹坐在离婆孙俩不远的地方。小曹不知道我想做什么。我说,今晚我们就跟着她们了,看看她们住在哪里。小曹很听话地“嗯”了一声,然后又像一个老江湖般跟我闲聊起这对婆孙。小曹说,这个地段人流量大,人又有钱,像老婆婆和她孙女这样的乞讨者,一个晚上可以讨不少钱。我问,能讨多少?小曹不假思索地说,二三十块钱不成问题。我说,那如果讨一天的话岂不是可以讨五六十块钱,一个月下来岂不是有一两千块钱的收入?小曹说,你不知道吧,这还算少的,比她赚钱的乞丐多的是,有的一个月可以搞两三千呢。我听得有些瞠目。小曹又说,像这种讨钱多的乞丐,她们晚上不会露宿街头,一般都租有房子。不信我们可以打赌,等会儿我们跟她们,她们肯定会到租的房子里去。
小曹的话更激起了我对这对聋哑婆孙的好奇心。
2、天!“聋哑”婆婆开了口!
晚上10点多钟,街道上的行人渐渐少了。聋哑老婆婆放下怀里的小孙女,慢腾腾地站起身,收拾好面前那张“乞讨书”,背起身旁两个大袋子,然后牵着孙女的手慢悠悠地上了天桥。我们与这对婆孙保持着近10米的距离尾随而行。显然,老婆婆和小孙女并没有注意到我们。
她们从天桥北侧上去,从南侧下来,径直走上中山大道靠南边的一条人行道。夜晚的华灯下,身背两个大袋子的老婆婆身形瘦小、步履蹒跚,“收工”后的小姑娘却显得生气活泼,在街道上一路奔走雀跃。孩子的可爱让我想起她的未来,童年的这种经历会在她长大以后的生活里刻下怎样的烙印?正常家庭里像这种年龄的孩子,肯定都在学校里读书学知识,享受童年的欢乐,前面这个小姑娘,等待她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这些念头还在我脑海里跳跃,突然间小曹把我拉住,指着前面一个公汽站点对我说:“跟不了了!她们要坐车。”
果然,老婆婆拉着小孙女的手,正夹杂在站台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