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身份的仰韶人,这么早的中华人是谁呢?半坡遗址的主人是谁呢?嵩山遗址的主人是谁呢?考古学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知道仰韶人的社会活动。
是的,仰韶文化的判断是确定的。可是,这始族时代的仰韶人是一些什么人呢?考古提供了一个线索:仰韶人属于黄河人种,接近今天华南人的体质。没有说一定,只是说接近。
如果,我们找不到仰韶人(的社会活动),无论从遗址中得到多么详实的资料,多么完整的认识,它因为没有社会人做对象,也就无法进入历史。
考古的工作告一段落,剩下的问题便留给了历史学。
历史记载呢?“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是盘古吗?是三皇吗?盘古,三皇都是传说的神话,我们要找的是确确实实的社会人。是五帝吗?五帝的时间太晚,够不上。
(历史的范围,历史的上限,就中华历史讲,以政权为依据,它的上限是尧舜禹。夏,被认为距今四千年,加上黄帝时代(政权的起源部分)叫做五千年的历史。以社会为依据,它的上限开始于文化社会,距今八千年。以陶器的制作为依据,它的上限至少开始于万年。以打制石器为依据,它的上限超过百万年。以中华人的血统起源,遗传起源为依据,不晚于距今二百万年。如果,以“独立的”人种作为历史的开端,不少于五千万年。仰韶人处在距今万年到距今6千年时间段。)
对于历史的认识,历来有二种方法,一种方法叫做形而上学。另一种方法叫做辩证法。
大约从西汉以后,考据的方法日渐成熟起来,形成了考据学。“言之无据”被认为是伪学,而考据学的“据”在春秋时代形成起来,叫做“经”。因此,所谓考据被禁锢在春秋人的认识范围。古语叫做“代圣贤立言”。代圣贤立言就是不许超出“经”的范围。
长时间里,历史的认识使用考据的方法,这是不能揭开古中华面纱的重要原因。希望读者学习和应用辩证的方法。
辩证的方法是将认识的对象当做运动的过程,从对象的运动状态去认识它。辩证法是这样的方法,认为认识的对象是运动的过程。而认识的对象(例如社会)的运动过程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如果对运动能够看得见,摸得着,那就好了,那就获得了真实的认识。辩证法就是这样的方法:应用辩证法来看见运动。
辩证法成功地应用于自然的认识,社会的认识,也能够应用于历史的认识,因为历史不过是过去的社会。使用辩证法的前提,当然是必要的资料,但还不够,辩证的思考是极艰苦地劳动。想获得认识,又不想付出劳动,再好的方法也只是天上的馅饼。既然辩证法是认识运动的方法,就可以说凡是能够达到认识目的的方法,手段,等等,都被辩证法使用,因此它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
面对考古资料,辩证法说,仰韶时代没有文字,可是有神话传说,仰韶人的后代一代一代的延续着,延续到今天。辩证法说,仰韶人是有语言的。仰韶人进入了村落时代,达到了语言能力,从语言中能够得到仰韶人的信息。辩证法说,仰韶人是在社会中,他们的习俗一定流传下来。
女娲神话
仰韶文化的时间差不多与太行文化同样长,范围在河渭流域。仰韶人的后代就生存在河渭地区。我们不妨将寻找的目光转向仰韶人的后代,希望仰韶人的后代是一个单纯的,明确的社会,这样,可以十分准确地将仰韶人加到社会的开端,这样,仰韶人就找到了。可是,实际的情况不是这样。中华历史十分悠久,起源的部分又是十分的复杂。在仰韶的范围,古记载的几个大社会,周,秦,楚,犬戎,匈奴,甚至于远在东方的商都可能是仰韶人的后代。仰韶人的后代是哪一个?这样的认识等于猜谜。
就在感到茫无头绪的时候,在半坡遗址的地区发现了一个神话群。这个神话群分布在仰韶文化的密集地区。神话说在远古时,出了一位女娲,女娲的主要事迹是补天。女娲又是传说的人祖,留下了今天的中华人。
(据陶阳,钟秀):
在陕西,骊山的女娲遗迹甚多,称骊山老母。老母殿为人祭祀。骊山有人祖庙。
临潼,蓝田一带,有补天补地节,有关于蛤蚂的习俗。
仰韶文化的早期遗址姜寨遗址出土了彩陶盆,盆壁画有蛙纹写实图画,被认为是取蛙,娲谐音喻生育。
(据科海探秘):
太行山有女娲山,皇母山的古称,晋东南,晋南地区有娲皇洞,补天台,娲皇庙等多处遗迹。洪洞县赵城镇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