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4 页)
天不露面,再去找时,人早跑了。朱元璋问马秀英:“现在如果抓到他,你猜我怎么处置他?”
马秀英相信朱元璋会杀了他。
“那太便宜他了。”朱元璋说他想出个好办法,弄一百个金元宝、一百个大银锭,全拴在他身上,把他沉到长江里去。
马秀英脸上的笑容没有了,目视着盛怒的朱元璋,一时不知怎样回答。朱元璋的这一面令她很陌生。这是一种天生的仇富心理吗?
金菊来了,说:“饭菜都快凉了。”
朱元璋站起来,说,“走,吃饭,民以食为天啊。”
餐厅里,除了张氏、郭惠、朱标,还有朱标两个弟弟、沐英,他们在静静地等待,朱元璋到来之前,谁也不敢动筷子。
朱元璋在小丫环手中的铜盆里洗了手,坐到主位上,说:“吃吧,等我干什么!”
朱标第一个动筷子,张氏说:“慢慢来,别噎着。”她给孩子们夹着菜。
朱元璋跟前摞了一大堆盘子,还在穿梭一样上菜。朱元璋皱起了眉头。马秀英发现了他的表情,悄悄附金菊耳畔说了几句什么。金菊走到通往厨房的门口,挡住了继续往上端菜的丫环。
偏偏又叫朱元璋看见了,他重重地放下了筷子,问是谁的主意,上这么多菜?
张氏说,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叫他们多弄了几个菜,孩子们也借点光,换换口味,打打牙祭。
朱元璋这才记起今天是九月十八,他的生日。人家是好心,他不好发作,他说:“谢谢岳母,其实,过不过生日都无所谓,讨饭的年月,我早把生日都忘了。”
张氏笑道:“提那个干什么!”
朱标夹了一块肉,却把肥肉剔出来扔掉了,饭粒洒了一桌子。朱元璋坐过来,什么也没说,用筷子把桌上的饭粒一粒粒夹起来送到嘴里。
几个孩子瞪大眼睛望着父亲。
朱元璋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李绅的《悯农》你们谁会背呀?”
几个孩子都举手:“我会,我会。”
老二朱�抢先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朱元璋说:“所以,糟踏了每一粒粮食都是不对的,天下还有很多吃不饱饭的人呢。”
这一说,朱标带头,朱�、朱�,全都把洒在饭碗周边的米粒拾起来送到口中。
马秀英欣慰地笑了。
朱元璋吩咐,以后还是老规矩,一顿饭只准有一个荤菜、三碟素的,一碗白饭,这就够了。
马秀英说今天若不是母亲张罗,她也不会破这个例。
朱元璋见张氏脸上讪讪的,忙说:“是不是还有菜没上来呀?叫孩子大人都解解馋,我也馋肉了。”
这一说,张氏有了面子,菜又一道道上,孩子们欢欣鼓舞。
几天来,朱元璋头一回到马秀英房中歇息,彼此都有心事,又都不往那上头说。
还是马秀英撑不住了,引入了正题,说:“郭宁莲是个烈性子,可她心地善良,她若不是病着,就跟我一起回来了。”
朱元璋说:“不对吧?她有什么病?你是在替她遮掩。”
马秀英劝他:“郭宁莲对你是最忠诚的了,你领兵打仗在外,她既是你的夫人,又是你的保镖,你应当体谅她,去接她回来。”
“这不可能,”朱元璋说,“她想用这办法把我拿下马,那她是打错了算盘。”
马秀英说:“你不是说过吗?顺情说好话的人有的是,而肯于说逆耳忠言的人不多见。郭宁莲正是这样的人。你不是特别感激她父亲吗?当年你不过是流浪的乞讨者,他能那样看重你,把你待为上宾,如今他女儿即使有过,不看僧面看佛面,你也不该小家子气呀!”
朱元璋说:“此风气一开,我朱某人成什么了!”
马秀英明白,他是放不下架子,就说:“你不是去接她,你也师出有名,你去接岳丈大人不该吗?”
朱元璋眼睛亮了,心里盘算,这倒是个好主意,他本来想着接郭山甫到金陵来住些天的。
“这正是个机会呀!”马秀英说,“至于郭宁莲跟回来,也无所谓,那不是你接的,是她自愿回来的。”她又给了朱元璋一个台阶。
朱元璋说:“不管怎么说,郭宁莲可是争足了面子了。”
几天前胡大海捎口信来,今天借报告军情的机会,邓愈又亲自来禀报武胜乡之行详情。他详尽地描绘了溪边奇遇,连疯子头上插花、吃生鱼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