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小的陈果夫(第1/3 页)
“刚出屉的包子咧!荷阿,热的……”
路对面是在一堆冷馒头包子的胖孩子歪着头,磕睡似的长呼;路上是车夫们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
江山说要请客,总不能请吃冷馒头冷包子罢,放出眼光去四处搜索。
江山看到在相距十多家的路上,一辆洋车停放着,一个好像是跌倒的车夫正在爬起来。车上的坐客依然坐着,车夫已经完全爬起,但还在摩自己的膝髁。周围有五六个人笑嘻嘻地看他们。
“成么?”车夫要来拉车时,坐客便问。他只点点头,拉了车就走;大家就惘惘然目送他。起先还知道那一辆是曾经跌倒的车,后来被别的车一混,知不清了。
马路上就很清闲,有几只狗伸出了舌头喘气;一个无聊的胖大汉在槐阴下看那很快地一起一落的狗肚皮。老妈子抱了孩子从屋檐阴下蹩过去了。
胖孩子歪着头,挤细了眼睛,拖长声音,磕睡地叫喊:“热的包子咧!荷阿!……刚出屉的……”
“先买俩吃,垫垫肚子。”江山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他掏出那张500元的大钞,向马路对面走去。
周飞飞看到那张大钞,眼皮惊得跳起来,一把拦住他,东张西望的紧张说道:“财不露白,赶紧收起来!这可是上海滩,鱼龙混杂!你这张大钞在这里是使不开的,只能招惹麻烦。”
江山虽然不怕麻烦,但也不愿意平白无故的招惹麻烦,把钱收了起来:“那就先找个地方把钱换零了罢。”
“这事不急在这一时――”周飞飞道:“我的五脏府也饿的在闹革命了,现吃点东西安抚一下他们吧。待会儿我带你去把钱兑换了,你再请我吃大餐——我现在请你吃个小餐,不过不是那个‘热的包子’。”说罢朝对门一努嘴儿。
江山顺他目光看时,那里有一个豆腐脑担子。
“行!”
江山和周飞飞坐在小木杌子上,用调羹搅着碗里的豆腐脑,和那豆腐脑担子涮碗的中年妇女搭讪说话。
江山和周飞飞都是那种很能扯淡的人,那白豆腐脑担子的女人也十分健谈。碗在桶里洗得哗哗响,口中道:“这是小本生意,一天二升豆子,红火了能赚四五分毫子,平常也就落个一、二十个铜板。我家那杀千刀的是个没本事人。叫他向堂伯家借个十来块大头,开个豆腐粉坊,死活就是不肯,说印子钱借不得,借一还二,打不起那个饥荒。两位先生明鉴――”
她用调羹挑了点糖又兑在江山和周飞飞碗里,接着道,“如今豆子越来越贵,四块半袁大头还买不到一斗,有钱人家秋季豆价贱时囤下,咱就得随行就市。豆腐脑这东西二个毫子钱一碗,你涨到三个毫子,多出一半,谁还要吃?瞎――总只是穷凑乎罢了。”
民初时期,银元之下,还有两种辅币,第一级是“银角子”,南方称为“毫子”;第二级是“铜元”,俗称“铜板”。这两种辅币,并不是十进制,是要跟着银价、铜价的上落而定,所以又称“小洋”,兑换店天天有市价牌子挂出,一元能换铜板多少。那时市价没有多大上落,银元一枚,可换铜元一百二十八枚左右。
江山喝着豆腐脑,懵懵懂懂的笑问道:“三个毫子一碗,很贵吗?”
刚穿越到这个时代的他,虽然从书本上大略知道一点点这个时代的物价水平,但对具体的民生,一切还都不甚了了。
那婆娘笑盈盈地转身道:“先生贵气,不知道我们升斗小民的生活。不要说毫子了,就是一个铜板,用处都是极大的。可以买糖十粒八粒,可以买大饼油条各一件,或是买生梨一二枚、马蹄二串。您到城隍庙去游玩,一个铜元可以买一块百草梨膏糖,孩子们一面吃,一面听卖糖的小热昏唱着各种各样的歌儿。城隍庙的酒酿圆子,是每碗铜元二枚,吃一碗肉面是四个铜元,一块肉又大又厚。就是那个洋人的“荷兰水”,每瓶也才二个铜元。鸡蛋一块袁大头可以买到一百五十余只,已经算是很贵的了。”
两人吃完,就去找钱庄。
一路上,江山都在计算一千块大洋到底有多值钱。
周飞飞在前头引路,用手指道:“前头这家晋安钱庄不错,咱们就在这家兑换罢。”
“唔,”江山神色恍惚地望了一眼,只见这钱庄的院墙足有丈五高,是一栋气派中式的建筑,不过原来的五楹倒厦门虽然还保留着,但迎门一道高墙垒成弧形,连门前大石狮子也包了进去,只在仪门旁留了四尺宽一个小口儿,由穿黑皮的警察和钱庄自己请的保镖会同把守。栅门一关,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