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页)
倡导与修养对下面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个地方是这样,一个企业也是这样,一个单位也还是这样。因此道德倡导与修养,不仅有一个从我做起的问题,还有一个从高层做起、从上层做起的问题。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译文】
“(诸侯)在上位,而不骄傲,虽居高而没有危险。节制费用,谨遵礼仪法度,那么虽盈满而没溢出。居高而没危险,是能长守住高贵的方法。虽盈满而没溢出,是长守住富裕的方法。富贵不离开自身,然后才能守持着国家社稷,而使得民众和谐。这大概就是诸侯的行孝。”《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就像身临深水潭边恐怕坠落,脚踩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
【讲读】
诸侯,是列国的国君,其仅次于天子之贵。因此接着上一章《天子章》,讲述“五孝”中第二层次的诸侯孝道。
一、“二不”:高而不危·满而不溢
1。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制节”,指费用节约省俭。“谨度”谨慎地遵行礼与法。
诸侯位高,然而高则易倾倒,这是危险。诸侯就像容器那样全盛满了,但是满则易溢,这也是一种危险。如何才能“不危”?如何才能“不溢”?这办法就是“在上不骄”,“制节谨度”。
《注》:“诸侯,列国之君。贵在人上,可谓高矣;而能不骄,则免危也。费用约俭,谓之制节;慎行礼法,谓之谨度。无礼为骄,奢泰为溢。”
孔子针对诸侯的特殊情况,指出他们的孝道:一是,诸侯虽贵在众人之上,而要做到不骄傲,那么就虽居高位而没有危险。二是,控制并节约费用,谨慎礼仪法度,那么就虽盈满而不溢出。
2。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孔子又进一步分析,居高位而没有危险,那是用来长久地守住高贵的方法。盈满而不溢出,那是用来长久地守住富有的方法。
3。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
孔子又揭示,诸侯要让富与贵不离开自身,这样才能保守着自己的诸侯国,才能协和自己的民众。这大概就是诸侯的孝道。
《注》:“列国皆有社稷,其君主而祭之。言福贵常在其身,则长为社稷之主,而人自和平也。”这个文化背景是,每个诸侯国也皆有社稷。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社,土神;稷,谷神。社稷也用为国家的代称。诸侯自己能够长期守住富与贵,那么也就能长久地作为社稷的主人,而民众也获得和平;反之守不住福贵的话,那只能作一个短命的社稷之主。
然而,作为诸侯这一级别的人行孝道,他当然有其共同的地方便是孝敬自己的父母、兄弟之间友爱,但是还有自己的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守住自己的富贵,从而长为国家社稷之主,能常祭祀社稷,造福于一国之民众,让他们过上祥和的生活。
二、引《诗经》警示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注》:“战战,恐惧。兢兢,戒慎。临深恐坠,履薄恐陷。义取为君恒须戒慎。”郑玄注:“恐陷。义取为君恒须戒慎。”此可以看到,唐玄宗的注释中也吸取融汇了郑玄等人的成果。
“战战兢兢”,是因心怀戒惧而非常谨慎的样子。“战战”,是恐惧的样子。“兢兢”,是小心谨慎的样子。“如临深渊”,好像面临、来到了深渊一样,小心翼翼谨防坠入。“如履薄冰”,好像走在薄冰上那样,小心翼翼谨防陷入。这些都比喻做事十分谨慎小心。
此诗句出自《诗经·小雅·小()》。这是一首斥责统治者不能采纳善谋、政策邪僻的诗;或说刺周幽王,或说刺周厉王。朱熹《诗集传》:“大夫以王惑于邪谋,不能断以从善,而作此诗。”孔子也用此诗句来规劝诸侯们。后世也爱用此名句来教诲鞭策,朱熹《答吴尉》:“大抵守官只要律己公廉,执事谨慎,昼夜孜孜,如临深谷,便自无他患害。”《云笈七签》卷九八:“如潜有所得,专如临深谷,战如履薄冰,此得道之门。”
三、《诸侯章》现代启示谈片
这一章的现代启示是,身居高位者,仍然可以从孔子那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