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3/4 页)
出秦珏为何会出此下策,但有一点他是知道的,他和惜惜的亲事不能再拖了。
翌日,霍星便回了帽沿胡同。
他刚刚走进帽沿胡同,便看到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从一户人家走出来,身材适中,面如冠玉,前唿后拥,应是这家的公子。
胡同口停着一驾骡车,想来就是这个少年的。
霍星向那驾骡车多看了几眼,不由皱起了眉,骡车前挂着的羊皮琉璃灯上,赫然写着“秦”字。
“这是秦家的马车?哪个秦家?”他问站在门口的小厮。
小厮笑道:“那位是秦二爷,就是九芝胡同的秦家。”
“秦二爷?秦珏的弟弟?太常寺秦少卿的公子?他来这里做什么?”霍星问道。
小厮连忙陪笑道:“您很少回来,想来没有留意过,秦少卿有套宅子也在帽沿胡同,平时只有一家陪房住在这里,但秦家二爷倒是时常回来。小的问过那家的陪房,说这位是二爷,不是三爷。”
无论是霍英还是罗绍,都不想让霍星两耳不闻窗外事,这些年他跟着罗绍读书,但对于朝堂中事也有关注。
秦家二老爷秦牧,如今是太常寺少卿,四皇子赵熙的师傅,他膝下两子四女都是嫡出,四个女儿都已出嫁,两个儿子是孪生子,比秦珏小几个月,长子秦琅,次子秦瑛。
秦琅和秦瑛长得一模一样,外人很难区分。但秦琅为人低调,而秦瑛却交友广阔,就连学问上也是秦瑛高于秦琅。
兄弟二人是同一年考中秀才,但在京城的士子圈子里,秦瑛却薄有才名,虽然兄弟二人加在一起也比不上秦珏的名声大,但秦瑛比起其他的世家子弟还是很出风头的。
原来刚才这个就是那个名声不显的秦琅。
霍星没有再去多想,京城里的少年们有几个圈子,勋贵子弟是一个圈子,世家子弟和文官们又是另一个圈子,而霍星一直住在杨树胡同,这两个圈子都没有接触,但听弟弟霍辰说起过,据说秦珏是唯一一个能在两个圈子里走动的人。
郭老夫人和薛氏见霍星突然回来,都是又惊又喜。
霍星是家中长孙,当年祖父、父亲和叔叔们被流放到三千里外,他便把自己当成家中的顶梁柱,照顾家中的女眷和弟弟,回到京城后,祖父不想让他沾上京城纨绔的作风,早早地把他送到罗家,他跟在罗绍身边,也只是逢年过节才回帽沿胡同,因此,今天他回来了,郭老夫人和薛氏高兴之余,便也猜到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
趁着霍英和三个儿子都没有下衙,郭老夫人把霍星叫到身边,问道:“阿星,可是罗家那边有事了?”
*****
不好意思,这几天家里有点事,更新滞后了,今天晚上七点会准时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五五章 十样花
“古人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霍星站起身来,抑扬顿挫地对郭老夫人说道。
郭老夫人怔住,他今天回来是要给祖母讲解《大学》吗?
一旁的薛氏已是满头黑线。当年举家被逐出京城时,长子八岁,次子六岁。
霍星从小懂事,做为长子,他比弟弟和深闺中的妹妹们经了更多的人情冷暖。
回到松江府华亭老家,村子里的族人们得知霍家获罪,生怕被连坐,恨不能立刻和他们断绝来往,好在太叔公出面,说霍英这些年在外做官,从未断过造福桑梓,那些乡亲们这才没有为难他们,但依然对他们一家避而远之。
霍星很小的时候,便是白天带着家中几个老仆下地种田,晚上挑灯夜读,他从没像别的孩子那样玩耍,到了后来,他的话越来越少,把什么都藏在心里,就连自己这个当娘的也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你想说什么?”郭老夫人终于忍不住问道。
霍星一脸严肃,沉声道:“祖母,孙儿想先把亲事订下来。”
原来是想订亲了?
郭老夫人和薛氏对望一眼,又齐齐看向神情肃穆的霍星,两人都有些质疑刚才听到的,这种事不是应该有羞涩又期待吗?他怎么是这样一副表情?
“你说想要订亲?”郭老夫人问道,一双依然明亮的眼睛似是能看进霍星心里。
霍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