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2/4 页)
徐昭这话,未尝没有逗太后一笑的意思。太后年纪大了,不爱听那些规规矩矩的话,回话带着些家常的事情更能叫太后觉着贴心。
果然,听徐昭这么一说,太后也忍不住笑了。
“王府里养着奴才就是要伺候主子的,再挑剔也是为了皇家的子嗣,便是折腾些也是他们的福气。”
“是这个理,太后看重王妃这一胎,王妃只要好好养胎,给太后生个重孙儿,太后就只有高兴的了。”太后的话音刚落,卢嬷嬷就笑一下,跟着开口道。
徐昭羞涩一笑,刚想说话,却听到了外头一阵脚步声。
有宫女进来回禀:“太后,安王和安王妃到了。”
听着那宫女的话,太后便笑了笑,开口叫人领二人进来。
只片刻的功夫,安王和安王妃薛氏就一前一后走进了殿内。
因着太后寿辰,薛氏一改素日的淡雅,穿了一袭淡紫色的宫装,梳着飞仙髻,头上插着五尾凤簪,并两朵珍珠珠花,当真是格外的光彩照人。
太后见着她这番打扮,先是诧异了一下,随即就露出笑意来。
太后上了岁数,自然是喜欢晚辈们穿的鲜艳些,瞧着喜庆。
“孙儿祝祖母日月昌明、松鹤长春。”
“孙媳祝太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看着跪在地上磕头的安王,太后不免想起上一回安王和薛氏特意去庙里求来的平安符,再加上这些日子有关安王世子的那些事儿,太后的心不免跟着软了几分。
到底是她的孙儿,她不喜俞氏,也该给这孩子几分该有的脸面才是。
“好,好,都起来吧。”太后笑着抬了抬手,示意二人起身。
卢嬷嬷见状,立即叫人搬了椅子来,叫安王和薛氏坐下。
又过了一会儿,皇后和后宫高位的妃嫔都来给太后贺寿。
一时间,慈安宫格外的热闹起来。
“皇上这会儿可还在乾玺宫?”
“回太后的话,妾身派人去问了,说是皇上公务繁多,正批折子呢。太后若是着急,妾身这就派人将皇上请来,免得误了时辰。”
听着太后的话,俞氏温和一笑,忙恭敬地回道。
“这倒不用,皇上知道今日是哀家寿辰,心里有数,必不会忘了的。”
听太后这样说,琴妃马上赔笑道:“太后所言极是,皇上向来孝顺,今个儿这样大的日子,又岂会忘了。倒是皇后姐姐长久不和皇上说话,忘了皇上的性子。”
琴妃的话才刚说完,就自知失言,对着俞氏福了福身子:“嫔妾听到方才姐姐的话,想着今日是太后寿宴,不自觉想替皇上辩解一句,姐姐莫要怪罪才好。”
琴妃这话分明是拿太后来堵俞氏的嘴,让俞氏想要发作也发作不出来,只能咽下这口气去。
俞氏看了琴妃一眼,面上依旧保持着温和得体的笑容,对着琴妃道:“妹妹哪里的话,本宫也不过是随口一说,倒是妹妹心里时时刻刻都惦记着皇上。”
“本宫记着,静公主今年十五岁,也到了议亲的时候了,不如借着太后寿宴,请太后替静公主择婿赐婚,也了了妹妹的一桩心事。”
听着俞氏的话,琴妃的面色立时就变了,不等她开口,软榻上的太后就看向了坐在下头的俞氏。
“皇后这话倒是提醒了哀家,是该替静儿挑一门婚事了。”
太后此言一出,俞氏嘴角的笑意顿时就僵在了那里。
这宫中谁人不知,静公主小时候不慎从假山上摔下来,好巧不巧额头磕在了石头上,精心养了好些日子,可最后还是留下了一道疤痕。
这些年,静公主迟迟没有出阁,就是因着这疤痕的缘故。
这事情宫中人人都知道,太后待静公主也并不如何恩宠。
如今说这话,显然是在替琴妃撑腰了。
听着太后的话,琴妃先是愣了愣,随即满脸喜色,跪在地上满是感激谢恩道:“嫔妾替静儿谢太后娘娘恩典。”
“起来吧,静儿的事情皇上也是上心的,那日来哀家这里,说是挑中了威远侯府的嫡次子,此子很是有几分才情,性子也是个稳重不爱张扬的,静儿和他定能处得来。”
太后说着,转过头来对着坐在那里的徐昭道:“徐氏,那威远侯夫人你也是知道的,最是温和讲道理不过。”
听太后这样说,徐昭忙点了点头,说道:“太后所言甚是,当日母亲就是因着威远侯夫人的名声,才请了夫人来当孙媳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