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1/4 页)
“切,瞧你这点出息吧。告诉你,我只评头三甲,副班长什么的,都给我一边凉快去。”刘同寿抬手扇了扇,开始赶人,朽木不可雕,说的就是梁萧这样的,想让他发奋读书中进士,老母猪都能上树了。
梁萧当然不肯罢休。
读书人有几个不想上进的?要不是为了上进,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大老远的跟来这里?要知道,这里的人都有得罪谢家的可能,那可是拥有一个吏部侍郎和一个礼部员外郎的官宦世家诶,是轻易能得罪得起的?
就在这时,突然有人跑进了紫阳观,一进门就气喘吁吁叫道:“小仙师,有人进了国庆寺,是谢家的人!”
“来的好快。”刘同寿霍然起身,被拍了这么久,谢家终于有动作了,而且一来就直奔要点,看来来者不善呐。
“走,看看去。”
……
自闹了鬼后,国庆寺就荒废了下来,时隔多日,这间寺庙终于又有了人气。
望着熟悉的黄墙碧瓦,九戒和尚心中异常纠结,如果一定要形容的话,那就是悲喜交集中夹杂着一丝恐惧和不安。
隐忍多日,度日如年中,终于等到了回家的这一天,他当然很欢喜;然而,看到这幅荒凉景象,想到自己高门大庙的梦想之破灭,他心中又是一阵阵的悲伤难抑;最后,回忆起那个恐怖的夜晚,他也是余悸未消。
面对那样一个神鬼难测的对手,他的不安也是可以理解的。
和尚神情变幻不定,谢亘倒也能感受一二,他很体谅的安慰道:“禅师勿忧,当日小贼所用的,不过是些鬼蜮伎俩罢了,清虚道长既至,还怕他翻出天去不成?”
“是啊,清虚道长可是紫阳派的掌门人,道法高深,名震天下,有他在此,定保无虞。”谢敏行也附和了一句。
他固然有安慰九戒的意思,不过更多的却是为了拍那几个道士的马屁。这趟请人过来,谢家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小。
单是请对方动身来余姚,就付出了三千两银子的代价,这帮人也是狡猾,到了余姚后,居然没立刻去谢府,而是在外面打探了一番。了解到谢家焦头烂额的现状之后,一进门,开口就要提价,一提就是翻倍!真是欺人太甚。
奈何形势逼人,这点气最终也只能忍了,谁让自家有求于人呢?谢敏行这样的聪明人当然不会意气用事,银子已经花了,将对方的作用最大化才是做事的道理,就算要找场子回来,也得等料理了小道士之后再说。
他这马屁一拍,几个老道都是面带微笑,显得很是得意,只有为首的那位清虚道长不动声色。
“就是这里了?”
“正是。”
“那么,这位大师,劳你指点一下,当日的灵异之事到底有几桩,又都是发生在何处,你所见如何?”
“是,是……”九戒唯唯诺诺的应了,从头开始讲述起来。
“鬼敲门……灯烟化蛇……鬼火隐踪……”随着和尚讲述,清虚的脸色越来越凝重,其他几个道士也敛起了笑容。
“掌门师兄,莫非……”
清虚微微颔首,缓缓说道:“这次,怕是遇见同道中人了。”
第60章 揭秘
清虚老道说的象是废话,谢家人强忍着才没出声质疑,两边都是道士,不是同道中人又能是啥?可是,那几个紫阳派的老道却都神情凝重,有那性子急的,已经快步走向九戒指出的事发地点,准备勘查一番了。
清虚老道向几个师弟摇摇头:“没用的,事隔两月有余,以那位同道的手段,是不可能留下什么痕迹的。”
“掌门师兄,那道观也以紫阳为名,莫非是我派中人所建?否则怎会……”
“难说。”清虚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
道士们打哑谜打得煞有其事,谢家人却是急了,谢亘没有孙辈那么多顾忌,他直接问道。“清虚道长,你可否明言,此事到底是怎么个章程,是真的闹鬼了,还是有人故弄玄虚?”
“事情隔的太久,一时也难做定论,不过……”清虚皱着眉头,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清虚道长,明人不说暗话,我谢家既然请各位来了,就是想借重各位的见识和手段,将事情搞个水落石出,若是有何干碍,道长不妨明言?是香火钱不够?道长到底要多少,不妨说个数目出来,我谢家不差这点银子。”对这些个道士的贪婪,谢亘已经不耐烦到了极点。
“谢大人言重了,我紫阳派传承数百年,又岂是贪财负义之徒?大人既然如此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