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3/4 页)
显轻佻,反而愈见法相庄严,“皇上修炼此法,故而有子嗣之忧,纵是因事分心,稍有遗漏,先天不足,寿元自是不旺。非人之故,实乃阴差阳错,天意使然呐。无上天尊!”
他宣了声道号作为结尾,二女虽然对宗教一向不感冒,此时却也不由自主的随着刘同寿行了一礼,心中大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信仰这种东西,因人的希望而存在,不能满足人心的期盼,就不可能收获信徒。
原来在宫中流行的,是邵元节的法门,他只管顺着嘉靖的风格来,把责任胡乱推诿;其后的陶仲文更是恐怖,炼丹的法门让人闻而色变;除了嘉靖自己,还会有谁对这样的宗教感兴趣?
面对近乎无解的难题,刘同寿从容自若,应对之策有如春风化雨一般,转瞬间就打动了听众的心。还是那句话,有比较,才知高下之分,隐忧消除大半,前后再这么一对照,二女的心境自然很放松,很宽慰。
如果刘同寿是真的神棍,这个时候传教拉信徒,势必事半功倍。
他不是,他的目标只有嘉靖一个,发展信徒这种节外生枝的事,他才不会做呢,保持良好的关系,就已经足够了。
羁绊太深,就有可能卷入宫廷的斗争,那才真是麻烦呢。身在嘉靖朝,刘同寿深知,后世电视剧里那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宫廷状态,只能说是编剧编出来的童话罢了,在古代朝堂、宫廷中玩过家家?
死去吧,凡人!(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201章 憋上俩月
密谈结束,刘同寿恭恭敬敬的送两位亦假亦真的婶娘离开。那二位也是一副急切的模样,至于她们是急着找人分享好消息,还是想独自慢慢品味,那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只要大家都满意了就好。
娘娘走了,刘同寿却不能随便乱跑,嘉靖赐了他宫中行走的权利,并不代表他可以在没人跟随的情况下乱闯,这里毕竟是后宫,嫌还是要避的。
他必须得等黄锦或其他什么人来带路,或者继续跟着嘉靖的指挥棒转。
很快,黄锦再次出现,他贼忒兮兮的凑到刘同寿面前,悄声问道:“同寿,你终于要开炉炼丹了吗?”
刘同寿眼睛一眯,笑了。
黄锦会问这个问题他并不意外,炼精化气的说法,不是他创造的,而是道家本来就有。从前之所以没人用这个说法解释皇帝子嗣艰难的问题,不是想不到,而是没那个底气胡诌。
忽悠容易,但不要忘了,你忽悠的是皇帝,说的天花乱坠,哄得龙颜大悦,重重打赏固然很爽,但事后若圆不上……嘿嘿,那就不是打打板子的问题了,砍脑袋是轻的,千刀万剐也不是啥稀奇事儿。
刘同寿是穿越来的,又看过几千万字的历史穿越小说,对历史进程颇有了解,所以,他有这个底气。
关于嘉靖的子嗣问题,刘同寿从进京那一刻起,就开始考虑了。
如果不考虑他引起的效应。接下来的嘉靖十五、十六两年,正是嘉靖开枝散叶的高峰期。除早夭的皇长子载基外,包括日后的隆庆皇帝这位皇三子在内的七位皇子、还有几位公主,都是这个期间诞生的。
也就是说,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嘉靖皇帝的生育能力突然就爆发了,而且一直持续了两年左右。
从某种角度来看。刘同寿似乎只要静候那个时刻的到来就可以了。然而,他本不是听天由命的人,历史的惯性固然很大。可谁又能保证不发生意外呢?
他当然要搞清楚原因,好对症下药。
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刘同寿认为,此事和邵元节有极大的关联。具体到某个环节上。应该就是老邵炼制的金丹,或者说春药,就是此物影响了嘉靖的生育能力。
宫里闹鬼之事,绵延数年,波及甚广,嘉靖帝不胜其扰,久治无功的邵真人,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自然急遽下滑。于是在嘉靖十四年前后,老邵终于下定决心,急流勇退。推荐了老友陶仲文接手。陶仲文没有辜负老朋友的期望,洒符水,退厉鬼,成就了其后的二十年。
宫里的鬼,都是霉菌惹得祸。老陶到底怎么搞定的,刘同寿是无法可知了,他猜想也许跟皇宫时不时会发生的火灾有关。
这种问题无关紧要,关键是在交替的过程中,嘉靖很可能暂停嗑药了。
邵元节的信任危机不是一下爆发出来的,而是日积月累而来。陶仲文初来乍到,必须得拿点新鲜东西出来,不可能随便拿点东西,就给皇帝吃。嘉靖在修道方面虽然很有走火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