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4 页)
“为了俄罗斯!”瓦德波尔斯基挥动军旗,紧紧的跟在他的身后。
“为了俄罗斯!”骑士们高声呐喊着,举着马刀,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法军阵地。他们势不可挡,即使前面是山岩,也能把它撞得粉碎。
伊琳娜在旁边,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她和炮兵营的官兵一样,目瞪口呆,不能说话,不能行动,甚至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她从来也没看到过这么震撼的骑兵突击,以前没有,以后也没有。
后来她想,要不是因为马拉纳,那些骠骑兵们,应该会成功的吧。
作者有话要说: 我什么也不说了,你们来
☆、败
马拉纳是个温和的青年,不穿军服的时候他的气质有点像乡村教师。事实上他曾经的理想也就是当一名乡村教师。他出生在法国布列塔尼,布列塔尼人有三样特别出名的东西:虔诚,骄傲,还有贫穷。马拉纳这三样东西拥有的都特别多。
他是个孤儿,被乡村牧师养大。但是在他十四岁时,就被赶出了教堂。他在家乡当一名启蒙教师,也就是教教小孩子,由家长们承担他的伙食。
他一边教书一边学习,准备报考皇家炮兵学院进修数学。当一名真正的乡村教师,也就是能拿到薪水的那种。至于一名教师为什么考军事学院,原因很简单。师范学校免费,却不提供伙食。而军事学校,还发四季衣服。他可是穷的连裤子都只有一条了。
炮兵学院马拉纳考了三年,都名落孙山。笔试还好,一旦面试他就完了。过于羞涩的他,根本不擅长与人交流,更不要说和考官谈论问题了。
马拉纳坚持学习和报名,因为这是他唯一的出路。第四年的时候,他遇到了拿破仑。
当时拿破仑是炮兵学院三年级的学生,在学生会任职,被老师拉去当监考官。他注意到马拉纳的笔试成绩不错,但是在面试时,脸涨得通红,一个字都说不出。
拿破仑很了解这种穷乡僻壤来的考生。他自己就是科西嘉来的穷小子,刚来军校的时候还被人问会不会法语。他把要问的问题抄下来,递给马拉纳,自己出门等候。
半小时后,马拉纳交了考卷。一个月之后,他如愿以偿的收到录取通知书。
四年军校,十年征战,把一个羞涩的乡村青年变成炮兵元帅。马拉纳一直站在拿破仑背后,为他征战四方。尽管拿破仑现在已经称帝了,可是马拉纳心中,他永远是那个温和仁厚的学长。
拿破仑让他守住普拉琴斯高地,他就守住高地。即使撒旦亲自来进攻,他也要把他轰平。
作为一名老练的军人,他清楚的知道俄军的打算。步兵都是来送死的,消耗守军的意志和弹药。他要防备的,是骑兵,特别是重骑兵的拼死一击。
当战线出现缺口,他立即调动全部炮兵连,堵住这个缺口。这很冒险,俄国人从其他地方冲过来,他们就完了。可是他确信自己的判断,俄国人会来的,按他选择的道路。
当骠骑兵冲过来的时候,他微微一笑,愚蠢的俄国人,自己赢了。
一百二十门火炮同时开火,大地也为之颤抖。火炮齐射发出的轰鸣,重重的敲在俄国人心上。每个骑兵都不自觉的抬头看着前方,看到的是遮天蔽日的死神。
实心弹蛮横霸道的砸进骠骑兵的队列,把齐整的队形打得七零八落。蒂森豪尔被一发炮弹击中战马,跌落下来。几乎瞬间,就被几匹马踩踏,瘫倒在地。
密集阵型冲锋的骑兵队,只要落马就意味着死亡。后面的骑士来不及,也不会停下来,那样会破坏整个冲锋阵型。他们只能冲过去,踏平眼前的一切。不管是敌人,还是自己人。
蒂森豪尔抬起头,眼前一片模糊,什么东西都是红的。他看到瓦德波尔斯基团长被散弹击中胸口,强撑着把军旗交给军旗手就倒下了;他看到前三排的骑手经过散弹的洗礼,几乎全军覆没;他看到后面的骑手没有丝毫迟疑和停顿,继续猛冲。
“前进,冲啊”蒂森豪尔喃喃说出最后一句话,头无力的垂了下去。在他身后,浑身浴血的骠骑兵们,挥舞着马刀冲锋。
“开火,快!”伊琳娜的炮兵一直对法军猛轰,企图吸引法国炮兵的注意力。但是她失望了,马拉纳老练坚韧,根本不为所动。
“实心弹,开火!”“散弹,开火!”他观察着骠骑兵的距离,不停下达着指令。法军的大炮不停地轰鸣,骠骑兵仿佛遇到一面墙,在弹幕前倒成一片。
被实心弹贯穿阵型,被散弹屠杀,骠骑兵失去了全部军官,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