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写在前面的话:
如果你能将文章看完,作为笔者我会感到十分高兴。可能你觉得文中的虚拟人物是卫青、是霍去病、或者是田单等等(均是历史上的将军),都是笔者利用了他们在历史上的作为。由于一开始写此文时丝毫不懂战略,于是战役策略是从史书直接换了些朝代摘抄下来(这点我很抱歉),之后几章对此有些认识后,便开始理解消化着写。
第一章交待人物背景、关系,可能会使情节显得苍白,还是希望大家能耐心得看下去,也请多提意见,谢谢!
本篇那边曾以《将军传》为名在其他坛子上帖过几章)
第一章
怀朔是原属凉国的小城,地处夏、凉两国间,是两国富商贸易往来的必经之地。百姓们安居乐业,虽称不上繁华之地,但仍可靠着自种的粮谷自给自足。幸运时还可以从来往于两国投资的商人手上,用一些财物换取布匹做些许新衣。然而仅在一年前,战争的风暴席卷了整个怀朔,夏国在平昌王赫连光继位后政治上废旧制新,五年间国势昌盛,加之北方民族骁勇善战夏国版图时有扩张,如今有意与凉国一争天下。一年战事,昔日平静的怀朔剩下的也只有路旁那剩几片枯叶的老树,伸张着干枯的臂膀,坚守着已形同废墟的古城。
清冷的街道上悄无声息,不见任何人影。环顾四周只见断壁颓垣,满目沧痍。不远处的城墙上斜挂的半截旗帜只剩几缕布条似风中残烛,随风摇曳,细看下依稀可辨旗帜上的“凉”字。宅院、店家门户大开,檐下的牌匾残破不堪,摇摇欲坠,顶上的瓦砾斑驳掉落。
“武烈大将军李荀战败?”刘易放下手中的苍毫微锁剑眉,伏案起身将目光投向来人。
李荀三十之龄当上大将军,凭的是他的才智。其父李靖为大凉三王爷,李荀靠着显赫的背景,以及屡战屡胜的战绩,赢得宫中人对他的尊敬,刘易当年也是冲着李荀威严气势与过人胆识同他结交。
“禀刘将军,李大将军兵败怀朔,在怀朔一战中被刺身亡。”地上伏身单跪的探子不敢怠慢,继续言道,“现下大军由李政将军率领退至固阳防守,同后援的10万大军会合。夏军暂无攻城举动。”
“那李大将军现下灵车是否已达国都西平?”听闻战事暂时稳住,刘易感叹世事无常之余,不免关心友人的后事。
“固阳酷热,李大将军尸身已经火化,灵位已由李大将军生前第一心腹赵毅护送,估计2天后可达西平。”探子据实以报,说到李荀尸身已经火化时不由把身体压得更低,将军府上下都知道刘易与武烈大将军李荀同为大凉战将,两人也曾出生入死,乃是挚友关系。如今武烈大将军战死,刘将军定是伤心。
刘易朝案台方向转了个身,左手微微抬起挥了下衣袖,示意探子退下,一个人独留在散发着檀香的书房内久久无语。
两年前,燕国兴兵攻打凉国,攻入东北邺都外城,刘易奉命统领十五万大军出兵防守。无奈却中了敌计,痛丧五万精兵后,自己也身负箭伤,一时间军心涣散,斗志消沉。三王爷得知战况后,在朝廷上向凉王推举长子李荀北上支援刘易率领的铜武军,凉王欣然下旨,命当时还是景贤王的李荀率兵10万出兵东北助阵。
李荀入城后先探望了刘易伤势,接着听取部下对双方战事的叙述和分析,立即改变原有阵势,即由中军将、左中将各率精锐一部加强左右两翼,确定一一击破楚军中薄弱的左、右军后再攻主军,用兵所忌的晦日趁燕军不备,利用晨雾为掩护,突然迫近燕军营垒。燕军不想凉军此时突袭,慌忙间布阵应战,终因准备不足,惨败而归。
凉军全胜,凉王大喜,即封李荀为武烈大将军,刘易与李荀也因邺都一战成了好友。尔后,李荀更以不败战绩啸傲沙场,令他国帝王对武烈大将军的名号都有所讳忌。
“实在天妒英才,还是这世上真有更胜李荀之人……”刘易将背深深陷入桃木椅上,官帽上的流苏随头的后仰无力下垂,刘易抬手在脸上虚抹了一把。
吱—呀——雕花的木门被人由外向内推开。
刘易闭着眼本不想多话,但感觉来人进入后一时间没有离开的意思,有些耐地皱了皱眉,略带恼意地囔道:“不懂将军府的规矩吗?出去!”
来人先是静静站在木门边,听了刘易的恼话后开始移动脚步,轻轻走到离刘易案台不远旁的桃木椅前,缓缓坐下。
胆敢冒犯刘易的定不是将军府的下人,刘易在椅上的身子顿了顿,摆平原本动荡的心绪后,放下盖在双眼上的手抬头一双鹰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