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页)
疲惫地闭目养神。我悄悄地上榻去,坐到她身后给她揉肩。
母亲仍闭着眼睛,却轻轻地笑起来,舒服地低叹。过了一会,她问我:“姮等了许久,饿了吧?”
我笑道:“ 姮并不十分饿,倒是母亲,操劳一日,怕是倦极了吧?”
母亲笑笑,道:“还不是为你阿兄的婚事,过几日就要派媒人去齐国,各项礼节繁琐得很。”
我问:“不知是齐国哪位公女?”
母亲道:“齐国公室今有嫡女二人,长者曰萤,已满十八,幼者曰央,十五有余。你君父为彀求央。”
齐央?!我惊呆,眼前浮现起那张清秀的脸,丹凤眼中怒火熊熊,指着我说:“无礼!”
“为何不是齐萤?”我问。
母亲说:“本该是她,但齐国却说此女早嫁不吉,须得再过两年。”说到这里,她忽而嘲弄地一笑,道:“这年月也不知是怎么了,人人都不愁嫁。”
我知道母亲指的是卫佼。当初父亲要改选太子妇,母亲气闷了好一阵,虽然没说出来,但她对卫国必定是满腹怨言。如果是佼嫁过来,作为同宗,母亲的地位会更加稳固;但如果嫁来的是别国女子,母亲经营多年的权力就要与新人分享,势必又有一番争斗。
至于齐萤,她还是要等燮吗?
想到这里,心里阵阵泛酸,胸中闷闷地卡着不知什么滋味……
※※※※※※※※※※※※※※※※※※※※※※※※※※※※※※※※※※※※※※※※※
在我的苦苦盼望下,九月姗姗而来。又望眼欲穿地挨到中旬,大禹秋祭之日的前两天,终于传来了周王车架抵达的消息。
丘一大早就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洗漱沐浴,一层层地穿起朝服。
杞国摆出了最隆重的礼节,父亲昨日就领着诸子及国中的卿大夫前往边境迎侯。
一直等到午后,使者来报,说天子车架已近城郭,宫中众人纷纷紧张地准备迎接。正宫前仪仗俨然,我穿着隆重地站在母亲身后,手上戴着燮送的青金石手链,双眼一刻不离地望向宫门,期待着那抹梦寐以求的身影。
在场诸人翘首以待,不时兴奋地交头接耳,母亲垂目静立,脸色镇定如常。
宫城外传来鼓乐之声,我的心跟着隐隐地跳将起来,日光灼灼地打在身上,竟也不觉一丝闷热。
嗡嗡低语声突然消失,宫门的巍巍庑檐下,周王当先于前,步履沉稳地走入庭内。他的样子依然年轻,神色自若,目不斜视,却散发着一股浑然的王者之气,不怒自威,在场众人无不默然肃立。
然后,父亲及诸侯群臣依次跟进。阳光落在一片白衣素缯上,分外耀眼。
我的呼吸几乎屏住,眼中只剩下一人。
他在一片煌煌日色中走来,丰神俊朗,令周围黯然。那面容如记忆中一般熟悉,却真实得触手可及。虽然心中早有准备,我却如同中了巫咒般,怔怔地望着他移不开眼……
觐见
“君主!”怔忡间,后面的世妇突然扯扯我的手,轻声提醒。我猛地回神,这才发现旁边的人都在向周王下拜,连忙也跪下。
一阵细碎的脚步声经过,环佩轻撞,一片高高低低的悦耳之音。
燮就在其中呢!我不禁甜甜地笑起来。阳光斜斜地照下,侧脸柔柔地在地上投下影子,线条弯弯的。
不久,我随众人起身。周王已在堂上坐下,父亲执圭上前,向他述职。
我迫不及待的寻找燮。前面站着母亲、觪以及樵等庶子七人,个个身着宽袍大袖昂首而 立,挡住了视线。我艰难地在缝隙中左看右看,终于在在对面的随行诸侯大臣中发现了燮。
欣喜地望去,只见他的身姿仍一贯从容,双眼望向殿内,神情专注地听父亲与周王对话。
庭中扬起凉凉的秋风,燮的衣袂轻轻拂动,似是有意助我一般微微地摆向这边。我死死地盯着他,心里不停地念叨,望过来望过来望过来……可他依旧岿然侧着脸,一点回头的意思也没有。
谁说人可以感应到生物电的?我沮丧地望着前面的人墙,这样燮根本就看不到我。心中暗叹,算了,还是干脆私下和他见面吧。
我把视线从燮身上移开,往他身边的人看去。此去东夷需长途跋涉,随驾的都是些正年富力强的诸侯国君或世子。其中不少人看上去挺面善,去年的时候在成周曾经见过。比如和燮隔着个人的那胖大叔,是个王畿附近小国的邦君;旁边的山羊胡子,服色挺高级,去年在周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