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页)
。除这种纪实节目外,“纪实性故事片”也是法国人的偏爱,如观看维苏威火山给庞贝城居民带来灭顶之灾的观众创下了历史纪录,二台这个题为《庞贝城最后的日子》的片子吸引了880万名法国人,即三分之一的法国电视观众。还有三台的《地球上的恐龙》、《生物种类的历险》等节目,也创下了如此收视纪录。此外,还有一个好节目,现在停掉了,就是由尼古拉·雨诺主持的环保节目,叫“天涯海角”(Ushua�a)。从亚马逊的原始森林到印度洋海底,雨诺通过自己身临其境的体验,将观众带到天涯海角,去发现和认识绿色世界。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人人喜欢玩文化(4)
然而,给我印象深刻的并非是法国名目繁多的电视台,各种娱乐性专栏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而是围绕文化所展开的各种特别鲜明的节目。首先就是大众智力游戏,名目繁多,一家电视台赛一家电视台相互攀比,如“冠军的问题”(Questions pour un Champion)、“财富之路”(La route de la fortune)、“数字与字母”(Des Chiffres et des Lettres)和“谁想做百万富翁”(Qui veut gagner des millions)等,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地理、艺术等不同领域,需要参加者的渊博知识和敏捷的反应速度。为吸引观众参与,电视台均煞费苦心,请社会上的高手出题,使问题既有趣味性也不太容易被猜中。如果真是猜中,就是一大笔奖金,如“谁想做百万富翁”,一旦猜中,就是毫不含糊地当上百万富翁。由于这个节目是在欧元前开设的,欧元取代法郎进入流通后,组织者的成本明显上升了6倍,但可看性更加,每次进入最后决赛时,就成为全国最重要的节目。当然,这种大众智力节目多少有一种赌博的意思,只是在客观上刺激观众去了解各种知识。还有就是各种文化专栏节目,如电视三台的“文化寻根”(Les racines et des ailes),从法国或欧洲乃至世界文明古国的某个考古现场,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文化对话。我看过他们在落日余晖下希腊爱琴海小岛上做的古希腊文明的介绍、在圣彼得堡冬宫做的俄罗斯文明的讲解和在横跨欧亚大桥边上做的奥斯曼土耳其历史的回顾。每次看类似的节目,我都会对人类辉煌的过去感到激动不已,更感到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和早已是人类开始几千年了的一种实践。还有一个节目是二台的“特派员”(Envoyé special),节目紧扣时事,也很有知识性,从伊拉克战争到美容外科手术,应有尽有。此外,著名文化人伯纳德·比沃每周一次的“文化高汤”(Bouillon de Culture)、“双料的我”(Double Je)和电视一台王牌主持达伏沃主持的书评节目“夜航”(Vol de nuit)都是格调非常高的文化节目。“文化高汤”讲的是文化对话,嘉宾们就欧洲文化、欧洲建设、文明冲突进行各抒己见的交谈。“双料的我”讲的是进行跨文化对话的人,所选的人往往都是加入了法籍的外国人,是一个文化多元与融和的好节目。至于“夜航”就是一种书评,把一周的新书介绍一下。这节目粗看容易实际很难,主持人自己就要看很多书,问题提的要有意思。还有就是著名记者加巴什在富丽堂皇的法国参议院美第奇图书馆主持的文化栏目,从头到底向外渗透着浓郁的书香。
然而,所有的文化节目都比不上电视节目“金字典”(Dicodor)。所谓“金字典”就是一个纯文化类的全民“听写”比赛。学过法语的读者都知道,法语虽然是种拼音文字,但是拼写规则相当复杂,有虚音,有哑音,字词结尾的辅音大部分时间不发音,再加上各种闭音节、开音节等,书写起来很容易出错。为避免出现书写错误和维护法语的纯洁性,法国人对法语单词的拼法很在意,特别是在机关和企业里面,法国人特别害怕在工作中写东西出现拼写错误让人耻笑。于是,从1987年起,法国每年都要搞一次“金字典”听写比赛。届时法国和一些非洲法语国家都要先举办地区性的“金字典”听写活动,然后层层选拔,最后参加一年一度的“金字典”比赛。整个过程就如同世界选美,需要过五关斩六将。“金字典”的决赛是听写一段大约250个词的短文,虽然看起来字数不多,但几乎每一个字的拼写都有“陷阱”,稍不留神就写错。为体现比赛的公平性,“金字典”分少年、青年和成年几个组分别评分,由刚才提到的著名文化节目主持人伯纳德·比沃(Be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