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1/4 页)
�蜗督橛诹秸咧�洌����种�唬�死迕卓诰叮�蚺诘�本段�7。6厘米——这正好就是手榴弹的大小,将手榴弹拉火管改为引火信管,就能作为开花弹使用。
若发射实心铸铁球炮弹,7。6厘米直径的炮弹,按宋制正好重三斤,于是这种炮被称为三斤炮。
除了实心弹、开花弹,另有一种霰弹。直径7。6厘米,长12厘米的圆柱形薄铁皮筒子,内装数百枚铅珠。
可以试验各种炮弹的威力了。雷家父子三人加上两名徒弟,组成了一个五人炮组,把安上炮车的三斤炮拖到荒地里开始试验。
首先上场的是实心弹。雷洪把牛皮纸包着的一斤装炮用火药从箱子里拿出来,把火药从炮口塞进去,用推杆推到炮膛底部。
炮用火药减少了硝石的比例,爆炸不猛烈,而且火药颗粒比较大,燃烧就比细粒火药慢,用于打炮,炮弹就不是被一下子“炸”出炮膛,而是比较平缓均匀受力,给“推”出炮口的,这样就降低了炮身瞬间受力,延长了火炮寿命并保持了精度。
二儿子雷银住拿出一个圆溜溜的铸铁炮弹,从炮口塞进去,用推弹杆按两下,把它牢牢的按在火药包上面。
三儿子雷银住已经点燃了火盆,把一根长铁签子的前端烧红,等他爹把火炮射角调整好,就将铁签子从炮身后部的火门塞进去。
铁签子刺破了装着火药的牛皮纸包,红热的铁签一下子将火药点燃,只听得一声巨响,炮口喷出灰色的烟雾,后座力推动整门炮向后方退去,炮车后面的三角形支撑架在地面上获得了磨擦阻力,炮车退后三四米停了下来。
炮弹是对着树林飞去的,人们沿着轨迹走向三百米外的树林,寻找那枚射出的炮弹。很快,有士兵发现了炮弹,欢呼起来。
炮弹折断了一株小臂粗的灌木,然后继续飞射,打到一棵大树的主干上,炮弹深深的陷入树身,大约有七八寸深,树身木屑纷飞,以炮弹射入点为圆心,向周围炸开头号海碗那么大的一个坑。
雷洪的两名徒弟用铁刷子清理炮膛,再试验了开花弹,当然,开花弹只有宋制一斤二两,且薄薄的铸铁球壳也经不起太大膛压,所以发射用的火药包就小得多,装药半斤。
开花弹的发火机构为信管:一个软木塞子,中间钻个眼插上药捻子,再把塞子从铸铁开花弹上的圆洞塞进去,因为塞子在球体上稍微突出一点,所以把炮弹放进炮膛时,只要信管朝着炮尾方向放,炮弹就不会在膛内打转,信管始终朝着炮尾并紧贴到发射火药包上。
发射时,高温火药燃气把信管点燃,药捻子燃烧四秒后炮弹爆炸——这时候它差不多也该飞到敌人阵中了。
最后试验的是霰弹,两百米外木柱子上绑着的猪成为了牺牲品。
效果究竟如何?反正当楚风再次宣布晚上吃猪肉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都呕吐了。
参加试验场执勤任务的李家福事后告诉战友们,至少未来六个月内,不要和他提猪、猪肉以及其他一切容易使人联想到猪的词。
第八十三章 组建炮兵
仇灭虏骑着高头大马,从马场呼啸而过,把法本远远的抛在了身后。 有规律的训练、琉球充满生气的社会环境、战友间的互相鼓励,还有现在这种风驰电掣的感觉,让他逐渐从失去亲人的极度痛苦中缓和过来,士兵们发现,永远黑着一张脸的仇副队长,也时不时的有了一丝儿笑容。
现在,把法本甩开老大一截儿的仇灭虏,脸上就挂着一丝儿若有若无的笑意。
楚总督从泉州搞到一百多匹大食骏马,又从占城买到五十多匹滇马,养在马场中,任凭官兵们乘骑。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琉球没有一个人拥有骑兵训练的经验,侯德富兄弟出身将门,但他们的父亲也是步兵,没马的。 现阶段,根本别指望什么马刀劈砍、骑射无敌,只要士兵能骑在马上不摔下来就谢天谢地了。
最初,当然是人人好奇,几百名士兵你也骑我也骑,还得排队才轮得上。 不消说,有人把大腿内侧磨破,鲜血直流;有人从马上摔下来,跌破了嘴唇;有人被马撅蹄子,踢伤了腰胯……最多三五天,每天都到马场来的人少了一半,而现在,两个月过去了,总人数超过六百人的陆师,还愿意到马场来跑跑的人,已经不到七十人——大部分是尖兵队的成员。
尖兵是什么?楚大人说的,“尖兵是士兵之王,尖兵队是军中之军!”
从全军遴选的精锐士兵组成尖兵队,如果连骑马都熬不过来。 岂不是丢尽了脸?法本和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