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2/4 页)
文臣道:“盖有皇太后印玺,应该不假。”
另一武臣道:“为何昨日才发现?”
林大人仔细盯着遗诏:“是皇太后亲手所写,老臣识得皇太后的笔迹。”
五大将军亦是茫然不解,却也乐见其成。
我转首看向流澈净,他亦瞧着我,眸中的隐约笑影只有我能看见、渐趋深浓而炽,皆是懂得的神色。
众臣齐齐俯身下跪,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万岁之声响彻澄心殿,荡向龙城绵延的殿宇廊阁,久久回荡。
流澈净笑了,傲然面向俯身叩首的文武大臣,临朝称帝,傲挺如山。
他却温暖的看着我,睥睨的眼睛带着温暖的笑着。那遗诏乃我亲手所写——模仿姑姑的笔迹,于我不费吹灰之力,轻松挥就,笔锋惟妙惟肖,笔法丝毫不差,连姑姑自己都无法辨别。
——
唐王流澈净顺应天命,于正月初三御极称帝,国号为“敬”,改元神康。
礼乐长鸣,响彻丹霄九天。龙城一片喜洋洋的景象,明黄帷幔光鲜悬系,各式盆景花团锦簇,红罗缎影锦绣华章,无处不是万象更新。立政殿上,赤金云龙华幔高高挽起,六根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围绕着御座,肃穆威严。神色淡淡的年轻帝王傲视群臣,在内监宣读开国诏书的高声中,他坚毅的唇角扬起一缕近乎透明的笑意。
金玉流光的冕冠,十二团龙十二章纹衮服,明黄织金妆花缎冕服,广袖上升龙腾跃丹霄九天,尖利龙爪如扑,直要跃出一般,气势逼人,挥就一世英明神武。
帝王生母永阳公主追封为“圣皇太后”。前朝晋扬帝皇后端木氏削去皇后封号,以“夫人”奉养宫中,赐居披香殿;乐平长公主封乐平郡主,赐居灿春殿,欣平公主封欣平郡主,赐居秋薏殿。
如此心胸,如此气度,天下人只会赞叹新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大赦天下,加封群臣,保留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官制;组建内阁,设三大学士,风清扬,秦重,叶思涵,辅助帝王处理国家政事。
多年兵连祸结,政苛税重,田园荒芜,下诏劝课农桑,积极招抚务农者,妥善安置背井离乡的流民。按丁授田,免三年租税。另,振兴文教,开设学府学堂;鼓励工商,州郡之间加强货品流通。
登基当日,流澈净没有前来披香殿,诸多不便,相信他比谁都清楚。连日来礼仪繁盛,繁文缛节扰得流澈净叫苦不迭,一晃元宵佳节即到眼前。年轻帝王命我着手准备元宵宫宴,我亦是无暇理会内心隐秘的心思。
宫宴设于凤凰台。凤凰台临水而立,西临碧波漾漾的阳澄湖,南靠毓和宫主殿,东依御花园,台前空地深阔,汉白玉雕栏龙腾九霄。
入夜,凤凰台上琉璃宫灯大放异彩,各色灯光迷离微转,阳澄湖畔一溜儿排开花木盆景,青枝碧叶缠绕花纸彩绸,水面倒映红黄橙绿灯影,幽幽荡漾,滟滟流光,恍若九天之上的瑶台仙苑。
宴桌从头排到尾,红绸覆面,微风轻扬,蔚为壮观。宴桌外围每隔十步站立一位粉缎红斗篷的宫娥,手中擎着一盏莲红色流纱宫灯,将整个宫宴映得莹光明澈。
金盘银盏,金樽玉杯,白瓷斗彩,满目繁花似锦,触鼻沉香幽绕,入耳鼓乐丝竹;放眼望去,公卿名臣冠服锦绣,美眷名嫒环佩旖旎,好一副盛世繁华画卷!
申初时分,中和韶乐奏响,帝王御座升宴。皇家内眷入座,公卿内眷落座,筵席开始。热膳端上,美酒斟满,果品飘香,甜品诱人,琳琅满目。
帝王口谕,宫宴上君臣开怀畅饮。酒过三巡,筵席始熏然融融,渐趋热闹。
御座金龙大宴桌前络绎不绝,恭贺祝酒之臣一波又一波。御座左侧为金凤宴桌,座上空缺,乃为皇后所设;依次乃凌氏三大旧臣,皆面东。凌氏余孤三人设宴桌于御座右侧面西,端皇后为首,依次乃五大将军。
凌璇倩然起身,摇鬟飞髻上步摇斜插,细步行之峨嵯摇曳,藕色华美宫装上飘有纤长双绦,行止间飘举如云。莹莹立于御座前,她玉指轻拈酒杯,轻启粉唇:“陛下神武,睿智临朝,群臣俱服,四海承平,实乃黎民之福、苍生之幸。凌璇不胜酒力,望与陛下共饮一杯。”
乐声悠扬,如云舞袖凌空飞旋,裙裾低低回绕,暗香流散。
帝王淡淡含笑:“乐平郡主慢饮。”
“姐姐,今儿璇姐姐美如洛神,是不是?”凌萱朝我低声道,眼睫微眨,“姐姐你不知道璇姐姐多麻烦,挑三拣四的,不能太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