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页)
瑾看了看后头一长串的箱笼也是头疼,镖师虽然多,但挡不住队伍长啊,唯一庆幸的是,这样的大队伍又是挂着官方的旗帜,一般的山贼还不敢拿他们练手。
衡阳地处偏僻,穷山恶水出刁民可不是一句空话,更有程家离乡多年,如今虽算得上是衣锦还乡,但其实并没有真材实料。
孔尚瑾脑中飞快的转着,她庆幸的是,衡阳的知县当年也是程庆山的弟子,有这一层关系在,即使不照顾程家,也绝对不会为难,当官的注重名声,否则的话可是会被人攻歼的,所以只要到了衡阳城内,别的倒是不怕了。
虽然如此,她还是得做好万全的打算,免得到时候惊扰了那几位内眷。
☆、第55章 路见不平
转了水路果然平稳了许多,一路上也没有遇到暴风雨,倒是平平安安,唯一让人操心的是,程家两位太太都有些晕船,虽然药材早就备下了,但整个人都是恹恹的,连船舱都走不出来。
程明倒是身体好了一些,有时候甚至能跟孔尚瑾一起钓鱼讨趣,作为家里头唯一的女丁,程明能够振作起来,程家才有希望。
到底是程庆山一手教导长大的孙女,程明固然比不上两个师姐师妹,但也不是多么娇弱的人,之前病倒也是一直以来积压的悲恸一块儿发作起来。
看着程明一日比一日健康,孔尚瑾也微微放了心,毕竟她不可能一直留在程家,等她走后,程家只能靠着程明。
程明看着话里话外安慰自己的小师妹,心中也暗叹了口气,其实她也知道,这段时间多亏了这位小师妹,想到自己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还得靠着未成年的小师妹处理家事,程明心中也有些愧疚。
“好了,你放心吧,师姐还没有那么脆弱,奶奶去了,程家却不能倒。”程明叹了口气,想到奶奶临死前的话又是一片黯然,她如今有些理解奶奶为什么让她回到衡阳,不准入朝为官,她连小师妹都比不上,进了官场的话,恐怕只会给程家惹祸,不过她不可以,将来子女却还有机会。
孔尚瑾见她虽然眼底还有几分抑郁,但人总算是开朗了一些,不像之前总是一副有气无力的模样,也微微安了心,便说道:“师姐想通了就好,老师去世之前最疼你,若是知道你为了她伤怀伤身,怕是也要难过。”
程明点了点头,正好李师傅走了过来,拱手对着两人说道:“二位小姐,待会儿船便要靠岸,之后咱们还得走近十天的旱路,才能到衡阳城。”
原本京城到衡阳也得走一个月,程家的队伍是扶灵回乡,还带着许多老弱妇孺,又有程明这个病人在,一路上走的更慢,如今都快两个月了,还没有看见衡阳城的影子呢。
程明点了点头,她出生在京城,更是在京城长大,从未回到过衡阳,对这片地方并没有什么感情,不过程家在衡阳也有宅子土地,之前早早的派了人回来打理,他们回去之后也不会两眼一抹黑:“一路上辛苦李镖师了,之后路途危险,还请镖师多多提防。”
李镖师早就已经吩咐下去,听了这话自然应是,程明想到之前孔尚瑾提过的事情,心中难免不安,忍不住问道:“镖师以前可曾到过衡阳。”
李镖师见她的模样便知道她心中担忧,笑着说道:“在下倒是从未来过,不过手底下兄弟有往这边走过镖。”
程明连忙追问这地方究竟如何,李镖师便说道:“衡阳城内,自然也是繁华,当然,跟京城是没法相比。”
想了一下,李镖师有选择性的说道:“不过衡阳一带地处偏僻,土地也较为贫瘠,天平年间风调雨顺,老百姓倒是能安居乐业,一旦老天爷不给面子,便只能饿肚子了。”
程明听了这话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她是典型的文人,恐怕是想不到老百姓的苦日子,但听了这话也明白,这地方不安稳的根本原因。想到以后要在此地定居,程明难免有些担忧,心中忍不住叹了口气。
李师傅见她面色忧郁,看起来比旁边的孔尚瑾还吃不得苦头,心中难免嘀咕了一番,不知道程家为什么好好的京城不待,反倒是要阖家回衡阳,大户人家扶灵回乡的不少,但直接回乡定居的却罕见:“不过这几年来,衡阳这边的情况好了许多,也是多亏了太女殿下,殿下千辛万苦从番邦带来的那些作物,可是救了不少人。”
这话却是说太女前两年献上去的三种作物,这三样作物不但耐旱耐灾,产量也比水稻小麦强上许多,虽然吃多了难免有些问题,但对于贫苦百姓来说,这些都不值一提。因为这些东西,太女在民间的名声十分不错,李师傅这会儿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