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2/4 页)
丧,时间也不长了。”
既有台阶,仁宗也就将就着下了。到宗实连上四章,到底许他终丧了。
宗实终丧虽是实情,却并不只为终丧。到脱下孝服,皇上又重申前命,他没了借口,干脆来了一招绝的:将敕命退给大宗正司。皇上得到报告,当然不允许。不允许吗?他索性闭门不出了。
宗实有他的难言之隐。
他已经三十出头的人了,生在帝王之家,知书识礼,前唐后汉的事知道得多了,朝廷留有余地,好进退自由,他怎么会一点都看不出来呢!
让自己知宗正寺,虽然好听,可什么也说明不了。宗正寺管的是皇室宗亲事务,一向都由皇室宗亲掌管,主管官员也就是个官儿而已,什么也不是,什么也说明不了:不要说太子八竿子打不着,就是跟一般皇子,也风马牛不相及。自己的父亲允让,还管过大宗正司,不是什么也不是吗?
既没有名分,干脆与名分一点儿瓜葛没有,也好办:纯粹当一般官来做就是了,也没有什么凶险。可朝野上下,谁不知道巴巴地提了自己来知宗正寺,将来是要做储君的,知宗正寺不过是个过渡而已。有了这个瓜葛,真能过继为太子,继承大统,当然一了百了。要是不能呢?这个瓜葛就会成为终生的负担,说不清道不明,洗不了去不掉,像影子一样沦为别人的眼中刺、心头刀,别人非将你除掉,才得安生。等待自己的,就只能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大宋遗事 第四十九回(4)
前唐后汉的事,不去说它。光是本朝祖先手里的事情,就够叫人心惊肉跳了。
太祖五十岁的时候,身体棒极了。有一天晚上请太宗进宫饮酒,侍候的人全都被撵到门外去了。弟兄两个之间,谁会想到有别的事呢?烛光摇摇,只能影影绰绰看到他们似乎有些你来我往的动作;后来又听到一声钝响,好像是斧子砸到什么东西上了。再后来,只听见太祖说了一声:“你——好……”就再没有声音了。第二天,太祖皇帝就殡天了。谁也不知道太祖是怎么死的!他的死,就这样成了千古之谜!
据说,高祖母杜太后,鉴于后周孤儿寡母被本朝夺了权的教训,曾有遗嘱:大宋江山,先传弟,后传子。太祖传位太宗,太宗再传位曾叔祖光美,光美再传位德昭。既有这个遗诏,太宗就接了太祖的皇位,太祖的长子、叔祖德昭倒靠边了。自打太宗接了位,可就多事了!兄传弟的传统没了,改成了父子嫡传:皇位没传给光美,而是沿着自家这条线,由太宗传给了祖父真宗,再由真宗传给了叔叔仁宗。沾着边的人,没一个有好下场。曾叔祖光美被一贬再贬,直到贬成涪陵县公,三十八岁就抑郁而终了。德昭年纪轻轻就自杀了;他的小弟、叔祖德芳,也忧郁成病,二十刚出头就病死了。太宗的长子、伯祖父元佐,义愤不平,发了疯病,由太子贬成了庶人。到仁宗接位,八叔祖元俨威重震主,只好装疯卖傻,苟全人世。
所有这些,没有一样不叫人害怕!再想到自己养育宫中、又被撵了出来的尴尬,及现在这种不明不白的无奈,心里更多了一份无可言说的懊恼与屈辱。出来进去,吃饭睡觉,始终离不开这些事,再健康的人,也经不起这么无日无夜的煎熬呵!宗实终于病倒了。
只有一个人,右正言王陶,看出宗实的心病,上书为他说话了。
他一上来就点出了要害:宗实知宗正寺没有名分,将来要不要他做皇子、太子,朝廷固然可进可退,却苦了宗实,让他不尴不尬。他要辞职,生病,正是情理之中的事。跟着,就以天地感应为理由,说人虽然好糊弄,天地却不好糊弄。天地之所以有种种异常,还不就是因为立嗣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朝廷要想安稳,民心有所归系,唯有彻底解决问题才行。
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仁宗还要装傻:“王爱卿,您说得对,另外给他一个名目如何?”
王陶哭笑不得,只好说道:“陛下,恐怕不止是换一个名目的事情!陛下最好找中枢大臣们商议一下,看看怎么着好?”
仁宗只好又找韩琦他们商议。他们也没法儿回避,只好直言摆上,请直接立宗实为皇子了。
仁宗终于最后下了决心:“就这样吧,直接立他为皇子。越快越好。”
韩琦还要紧他一头:“陛下还有什么疑问吗?”
仁宗也急了,说:“没了没了。只要民心安稳,心有所系,是个姓赵的就行!”
韩琦又请皇上下份手诏,皇上也答应了。他们人刚回到中书,内侍就将手诏送到了中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