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钱谦益忍了忍,饶是三年了,他在礼部也过得很好,但是见到温体仁的温和脸,就有想要吐的冲动。到底是什么人把一张原来只会冷脸对人的温体仁,变成了弥勒佛了,这也太坑人了。温体仁这般关心,要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经常走动的亲戚。钱谦益不想多说,“我哪有温大人忙,只是按照皇命办事而已。”
温体仁当做没有听出来弦外之音,你按照皇命办事,那么我做的就是出格的事情了?!这样的暗讽一点意思也没有,“这次是劳累到了钱大人呢。礼部以前也没有拟过这样的诏书吧,哎,皇上就是太顾及民生了,以前也鲜有听过皇上给百姓认错的。钱大人,温某也敬佩你啊,若没有你在士林中的美名,在民间的清名,这诏书还有些难度。对了,听说新编历法进展不错,先恭喜钱大人青史留名啊。”
“多谢!”钱谦益说这两个字好不容易忍住了那咬牙切齿的口吻。温体仁这话里头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安抚百姓,鼓动你身后那批人出出力,那么当心煮熟的鸭子飞了。钱谦益可不是温体仁,真的做了孤臣,他的小辫子要抓总能找的。“钱某还有事,就不与温大人叙话了。”
“那么改日再聊啊。”温体仁在背后贱贱地加上了一句,“等到七月荷花开了,我们一起去赏花,钱大人诗文最好了。”
温体仁看着钱谦益好像听了他这话差点绊倒自己,笑了一下就回文渊阁了。弹劾孙传庭的事情并没有完,晋商在山西经营了不是一两天,也不是一两年,而是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了,虽然皇上动手的只是与后金同步发迹的那批‘新贵’,但也不是小事情了,这次的流言必然与此事有大关联。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蚁多还能咬死象了。温体仁担心的却是另外一回事,今天皇上连跪祖宗牌位,自认错误都做了,那就不会退了,他估计这群人就算有张四维再世,也是必须杀了,不只带头的,哪怕清空了整个山西也要把政令贯彻下去。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由谁填补这些位置呢?
温体仁微微摇头,其实只要皇上足够狠,不怕死人,对付高官也好群臣也罢,手中没有兵权的人根本翻不出浪花来,文臣造反三年不成。而他早就从皇上对藩王下手时,就猜测过皇上从不在乎名声,文人史官的记录远比不上他要做的事情。为什么这么清楚,因为温体仁也是这样的人,当年在争取首辅之位时,也是不择手段,栽赃陷害、无中生有一起出手。
哎,只是眼下这个样子,却与温体仁猜测的那个最可怕的方向走了,等到皇上掌握了兵权,大明重文轻武的时代,就要一去不复返了。皇上不是要肃清官场,因为大明的根子已经坏了,这是要连根拔起,绞杀所有的节奏。从来不存在怕这些官员联手抗命,那都是在他们有命的基础上做的。
不听话的全都毁了又如何。就当做是让重新塑造一个明朝了。
不能想了,温体仁强迫自己停止脑补,这样的帝王史册上记载的太少,他们不在乎祖宗礼法,也不在乎青史留名,绝大多数这样的都是昏君。也有不是的吧,始皇帝就不是啊,所以一统了六国。但是秦朝二世而亡了。
罪过,罪过,温体仁一脸土色地把脑袋埋到了奏章中,这样的脑补已经要突破天际了,不能再有了。还是脚踏实地的想一下,那些空出来的位子应该怎么安排,哎——,其实他们为什么不懂呢,皇上都不要命了,还怕这些人抱团吗,官位只要在总有人要做的,杀了一批会没有能补上的一批?
**
在朱由检一肩扛下了孙传庭的罪名后,先等来的不是雨化田的调查信函,显然这个事情进行的缓慢,而先等来了孙传庭的投名状,他现在已经是到了士为知己者死,并且可以立马去死的地步了。究竟是谁散布的消息还没有实证,但是张献忠一队人马的撤退,绝对引起了孙传庭的关注,皇上说过不让流寇出陕西,这群人逃得够快,已经要进入巴蜀了。
话说在上次的驿站整顿后,这个消息的传递绝对是快了许多,朱由检一听到这个事情,就召集了内阁商议。不管张献忠是做贼心虚在放了这样一把大火后走了,还是脚下抹油头脑清楚逃得快,这辈子他是不要想在南边称王了,敌人一定要灭杀在他刚刚起步的时候。
内阁也给了一个讨论结果,与朱由检的想法相同。眼下光是从山西调兵已经不够,陕西的人马怕是有一半不够用了,那么就采取包围的方法,这年头还能算精兵的,就朱由检所知在史上也大败张献忠的就是秦良玉。所以从山西下方的巴蜀调秦良玉做援兵,正好包抄了张献忠逃去的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