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第3/4 页)
段。
这天下午,杨少宗又将大家都请到旗山招待所开一个座谈会,除了旗州经济研究院的一些同僚外,旗州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机构和中旗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些主要同仁也都过来了,包括像林毅夫、钱家英这些具有国际声望的研究学者,一共来了三十多个人,在他们背后实际上还有两百多名专业研究员、教授、学者和经济分析师。
胡祖铭、华康盛、杨建林三个人也来了,旗州人民高级合作社的党委秦大驰、副主任徐建亮,旗州市长孙长青、副市长程治中和市委严竹青都过来了。
大家济济一堂,显得都很高兴,四十多个人坐在一个会议室里,像四排麻将一样围城一个方城。
杨少宗是以旗州主席的身份召开这个座谈会的,他并没有在意具体的位置,就和茅于时、陈锡华坐在一起,闲闲散散的和陈锡华、茅于时谈一下国内股市的问题后,杨少宗见人都到齐了,这就正式开始会议。
他将那个千年不变的印着“旗山人民公社管委会”的大茶缸一放下,大家就知道他要话了,不约而同的敬下来。
学者们也要吃饭,想要出成绩,每个研究项目都要请研究生,支付工资,自己还要到处跑,搞研究,都是要花钱的,旗州大学和旗州经济研究院为什么能在这几年里涌现出大量的专业论文,大部分论文都具有很高的质量……归根结底还是有钱,只要是合适的研究项目,报上去就能有不菲的研究经费拨下来。
正因为学者们要吃饭,所以对杨少宗这个衣食父母也是格外的“敬重”,每个人和他的关系都特别好,前段时间,杨少宗真正有点力量的地方行政竞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影响一lu面,大家就不约而同的帮他造势。
就在刚才,茅于时还和杨少宗了一句——今年的孙治方经济科学奖已经差不多能下来了,很稳的,茅于时是评委会的主任,他这个话还不明显吗?
杨少宗将茶杯一放,轻轻的唔一声,大家立刻都安静下来。
他这才道:“这一次请大家过来,主要是想讨论一下旗州未来十年经济发展规划的问题,目前,旗州市的这个经济规划还是我们在91年的时候做的,当时的目标也是要做一个十年规划。现在呢,旗州发展的确实是太快了,我们原来的那份规划已经不适合了,继续按照原有的规划做下去,后面遇到的问题肯定是会越来越多的。所以,制定一个新规划是非常迫切的新任务。我们陈锡华教授和肖爱华教授这两年一直接受旗州市委的委托,给我们做了一份很全面的旗州地区社会经济研究报告,我们就请陈锡华教授先谈几句!”
大家鼓掌欢迎,顺便嫉妒一下。
陈锡华的这个项目当初是不少人在竞争的,因为研究经费很充足,基本上够拉起七八十个人的大团队长期研究,最后被陈锡华通过联手肖爱华的方式给夺了过去。
陈锡华自己心里明白,笑呵呵的感叹道:“既然杨副院长这么抬举我和老肖,那我就先一吧。旗州这几年的发展确实是非常快,我可以很负责任的,旗州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没有之一。在过去的五年里,除了93年,旗州每一年的gd都是在以30%以上的速度迅速攀升,居民实际收入和可支配的水平同样以这个速度提高。我刚到旗州的时候是91年,那个时候,旗州大学刚开始投建,我来应聘当经济学教授。我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旗州一个普通社员的收入是两千多元一年,现在已经是平均三万多一年。速度很快,这个是事实,大家其实都能看到。”
到这里,他忽然变得严肃一些,话题一转道:“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在这几年中逐渐发展出来的新问题,首先是旗州社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化,另一个是旗州社员和非社员,以及外地务工人员的收入差距太大。旗州市今年大约有两百多万的外来人口,80%从事低附加值的体力劳动,他们平均年收入也就是两千多元,而旗州社员保底的年收入是一万七,绝大多数社员通过民间和其他公开的基金投资,基本能获得比较高的回报,超过半数的自营社员都拥有几百万的资产规模。我和肖爱华做了一个统计,旗州本地的亿元户有六十二人,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全国有多少亿元户,但我可以肯定,至少淞州没有这么多,淞州和深州加起来也差不多就这个水平,而且,旗州的亿元户中,十亿规模的有十六个,这些人是谁,我想在座的基本都知道。管靳生虽然走了,可他还是保留了旗州户籍和社员身份,应该,他还是旗州的亿元户之一,他的身价是五十亿。”
他完这些,稍微停顿了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