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第3/4 页)
都是优质的,迟早还会涨,而且,涨不涨的权力也取决于我们。我们就是要让淞股跌,谁愿意买单,那是谁的事情,关键是我们不能继续持有这些垃圾股票。”
阚治东这时才道:“虽然是很多的垃圾股,可垃圾股也能赚钱,赚钱才是硬道理吧?”
一看局势不对劲,几乎只有他一个人孤军奋战,管靳生不仅没有退让,反而更加硬气,道:“淞股是一定要松,不松一次,以后就没有谈判的余地,也没有操作的余地。纵观全球股票市场,恐怕也没有像中国这样垃圾股票一大堆,居然还能长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市值指数。”
杨少宗笑了笑。
虽然管靳生并没有拿出很有服力的理由,可杨少宗心里也是认同的,他也希望对淞股松手,让淞州市委自己去操心,他真的不想再管这个烂摊子。
如何赚钱,大家都没有想明白,可他是明白的。
这个时候,杨少宗才道:“淞州这边赚钱的可能性很低,不赔本就可以了,赚钱的机会其实是在深州。淞州跌,深州肯定也会有机构抛售,我们在适当的时机接手总不是坏事……相比之下,至少就现阶段而言,我更认可深股的长远发展空间。”
他这番话很重要。
一语点破迷局……中旗系要从淞股撤离,将资金流转战深股,集中在深股发展,由于深股的上市公司中,真正有潜力的优质资产相对还是很不少的,集中到深股发展绝对不是坏事。
当然,杨少宗更长远的计划在于用深股的发展水平去敲打淞股,逼迫淞股对中旗系做出更大的让步。
杨主席毕竟是杨主席,他的一番话显然比管靳生的拍桌子更有威力,而且,他也将真正的盈利空间给点出来了,大家一听都能明白。
一切尽在不言中。
就这么决定了。
操控股价和股市是一个很重的罪名,中旗集团的高管层们不至于犯这么致命的罪证,至少不会留下证据,如此重要的一个会议结束了,却没有留下任何会议记录和可供记录的决议。
就是这么回事而已。
大家心知肚明。
会议结束之后,大家各自回去继续操作每个人该负责的工作。
管靳生和阚治东当然才是真正的主要操作人,阚治东的策略是继续让非中旗系的资金入市,中旗系的资金则抽离出局,进入更为稳定的国债期货市场,虽然超过三百多亿的流动资金还是保留在淞股,但在基本盘上,只要被认定为垃圾股,中旗系的资金就逐步抽离。
这种撤退潮慢慢还是被人发现,关键是中经开等公司的资金流撑不住这么大的盘面,三百多亿的资金向外撤离,市场总会有征兆的。
管靳生、阚治东、华康盛、胡祖铭四个人没有走,杨少宗将他们留下来,谈了谈自己对中旗集团的一个新的长远规划,他想将中旗逐步改造成一家国际化的投资银行,并不断套现在旗珍、旗纺等集团公司的长期持股。
他的观点是中央并不在乎一个股份集团公司的规模有多大,但如果这家企业几乎垄断了中国的食品、化工、纺织、水泥、橡胶、汽车零配件、电缆电工、电气设备、地产,并将手伸到中国经济的各个方面,中央就会真的在乎了。
所以,中旗集团未来的发展是必须加快国际化,并逐步过渡为一家国际性的投资银行,并且可以帮助中央政府对抗国际投行、财团,这就是中央所乐意见到的。
对于杨少宗的这种观点,其余四大巨头都很赞同,问题是下一步该怎么发展,杨少宗提出的想法是他打算扩大中旗国际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和规模,开始加大在港发展,再利用香港这个平台在东南亚发展,最终将中旗集团和中旗国际投资公司合并,成为一家亚洲级的投资银行。
如此一来,毫无疑问……香港中旗国际投资公司会变得非常重要,名义上还是中旗集团的子公司,实际上会有平起平坐的地位,这是必须的,必须给香港中旗足够大的权力。
所以,杨少宗的提议是自己亲自到香港坐镇,兼任香港区总裁,正好在香港大学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位,而管靳生继续担任中旗集团的集团总裁,华康盛担任常务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这样的情况下,杨少宗一人身兼三职,即中旗集团的董事会主席、香港区总裁,实际上就已经能在企业内部权力方面保证香港中旗和本部基本对等,香港中旗和中旗集团同时都只是向杨少宗一人负责。
除此之外,杨少宗打算加快在整个东南亚的布局,不断在每个东盟国家派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