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临、签定盟约、结拜兄弟的场合上,不分男女,两人共饮。一旦好客的傈僳族兄弟邀请你同他合饮杯酒,那就意味着他对你充满了信任,并愿同你建立诚挚的友谊。但是,晚辈人不能邀约长辈“伴多”,而是长辈对晚辈人表示关心,对同辈人表示友好或者未婚男女相互爱慕时才饮合杯酒。
过去,由于粮食产量较低,再制作大量水酒又耗费了许多粮食,所以,全家存粮最多能吃###个月,在新粮食下来之前,要以红薯、山药、野菜、野百合来充饥。遇上灾荒或缺粮季节,傈僳族都保持着互通有无、彼此互济的风尚。
2。蒙古族的“三杯杯”酒俗
我国云南蒙古族的民俗中,“三杯杯”是一个颇有象征意味的饮酒习俗。
有一位诗人讲述了他在云南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日中亲历“三杯杯”的经过。
当客人们围坐在丰盛的酒席前时,蒙古族主人唱着本民族的一首《金杯杯》祝酒歌,开始了敬酒活动:几个穿着漂亮的姑娘站在席边,其中一个姑娘笑对客人,手端盛有八杯酒的托盘。跨出左脚,弯右膝,低下头,把托盘高高举过头,与其他姑娘一起唱道:“金杯杯酒呀,喝上那一杯杯,喝上那一杯杯呀,欢迎贵客!”
那位诗人不善饮酒,迟疑了一下没接酒盅。托盘的姑娘见状,就再弯下身子,快跪到地上了。诗人见状赶紧蹲下身子,接过酒盅,一口气喝了下去。但他的一位同伴,却只端起酒盅,用右手指蘸点酒,拇指合着中指,向天一弹,然后将酒盅放回托盘。诗人以为他不会喝酒。接着,另一位姑娘加满了托盘里的第二杯酒。她们又齐声唱道:“金杯杯酒呀,喝上第二杯杯。喝上那二杯杯酒呀。表表心意!”诗人想不喝了,但姑娘的右膝又跪下去了。见此状只得再喝下这第二杯酒。同伴却依旧端起酒盅,用右手指蘸点酒,轻轻抹在前额上,又把酒盅放回托盘。诗人更是不解其意。正胡思乱想时,姑娘们的第三杯酒又敬上来了。她们唱道:“金杯杯酒呀,喝上那三杯杯。喝上那三杯杯酒,醉呀醉不了!”歌声中,客人们都举起酒盅,一仰脖子,喝了下去,随后将酒盅倒立一下,表示喝完。诗人的那位同伴又同别人不一样,他先端起酒盅沾了沾嘴唇,随后才一饮而尽。姑娘们满意地收回托盘,停止唱歌,走向另一席。据说,如果第三杯酒,有一位客人未喝完,姑娘们不会收回托盘,还要反复地对着客人唱祝酒歌,直至全部喝完。
诗人仍不解其意,事后向同伴询问,才得知这位同伴出生于当地,所以了解这里的风俗。同伴说:“云南蒙古族的三杯杯酒,其实,三杯杯,不喝也行,只要懂得其中的规矩与含义即可。唱第一首歌词,敬第一杯酒时,用手指蘸酒上下一弹,表示敬天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唱第二首歌,敬第二杯酒,用手指蘸酒在人体最高处点一下,表示不忘本,祭祖宗;唱第三首歌,敬第三杯酒时,用嘴唇沾一沾酒,表示敬亲人,对于兄弟民族的亲人,无论如何也要喝一点。”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二 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2)
3。幺佬族“重阳酒”
幺佬族农家最喜欢的酒莫过于重阳酒。重阳酒醇香扑鼻,越喝越想喝,有时醉了都不晓得,醒来头不晕。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幺佬山乡家家户户选出一部分上好的糯米熬酒。重阳酒的制作方法与汉、壮族地区的甜酒制法相似,密封窖藏一段时间后才开坛饮用。
关于重阳酒还有一段流传至今的故事:不晓得是哪朝哪代,幺佬山乡被一些有钱人霸占了,广大的幺佬人贫穷困苦,日艰月难。重阳节到来了,一对在山窝里开荒种地、相依为命的穷苦夫妻,没有鸡鸭,没有酒肉,只有缸底剩下的一丁点儿米。为了过节只好用这些米熬了三碗稀粥。夫妻俩各吃了一碗后,正在你推我让,谁也舍不得吃。这时,传来了敲门声。他们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个白发苍苍、衣衫破烂的老人。夫妻俩问道:“老人家,你有什么事呀?”老人说:“主人家,我走远路经过这里,身无分文,已经三天都没有吃东西了。好心的人能给我一点儿东西充充饥吗?夫妻俩赶忙将老人请进屋里坐下,把那碗舍不得吃的粥端给老人吃。“老人家,真对不起你了,今天是重阳节,我们家穷,只有这碗粥了,你如果不嫌弃,就将就吃吧!”那老人也不客气,一口气就把粥喝光了。过了一会儿,老人暖和过来,对夫妻俩说:“谢谢你们了,为了答谢你们,我就教你们一种酿酒的方法吧!”于是,他把重阳酒的酿制方法教给了夫妻俩,然后告诫说:“这种酒千万千万不能卖呵!”说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