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3/4 页)
的阶段。
杨少宗决定抓住这个机遇,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商机。
聚餐结束后大家回到宿舍,很多学员都聚在一起打桥牌,杨少宗则单独给郑树桐和旗山服装总厂的张鼎光打了电话,让他们尽快来省里和他谈一谈新的变化。
第二天,这一次的学习研讨班的三十多名学员都到齐了,下午举行了一个开学仪式,随后就开始进行分组。
省党校的这个学研班在选调的时候主要考虑江南、江中、江北和省委机关四个部分,学员在党校也是按这个形式分组,每个组七八个人。
这个学研班的班主任是由省社科院副院长兼经济研究部主任李兆棠同志担任正好李兆棠和杨少宗、韩雪峰等人比较熟悉,就让杨少宗担任江北学习组的组长。
正式开课后,每天上午和下午都有一个课题,晚上则是学员分组自行讨论,第二天要按组提交一份学习研讨报告做为学员评分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几天后郑树桐和张鼎光一起抵达省里,就住在附近的迎宾楼宾馆,杨少宗立刻乘着中午休息时间开车过去和他们见面。
张鼎光今年四十七岁,原先是江西共青服装总厂主抓生产的副厂长卫州纺织学校毕业,之所以能讲这个人请到旗山服装总厂也县一个很特别的事情。
当时,杨少宗在管委会内部讨论筹办一家服装厂,在穆店坡、集庆村一带建设新的工业集中区以纺织、服装、玩具、家纺等为产业链,做好这个规划1后,他们就在《〖中〗国纺织报》上登了一篇招聘广告,招聘总经理一名,副总经理两名车间主任4到7人,服装设计员5到1o人,给出的待遇是总经理年薪一万保底,按净利润的ps另井计算责任奖金。
招聘广告刊登后,全国有很多纺织大厂的厂长、昏厂长打电话过来求职,最终是杨少宗在十几个合适人选中挑出了张鼎光。
在目前的旗山服装总厂中张鼎光自行从江西带了一名哥总经理和两个车间主任过来,还有几个技术主管,其余的人主要是在江东省内统一招聘的,只有几个服装设计员是来自深州。
能够将他们聘请过来旗山服装总厂唯一的优势就是能开出高薪,而具也不是民营个体户进了旗山服装总厂,档案都可以集中安置在宁州、淮海或者长江市。
此时的旗山服装总厂刚将厂房建起来,设备还在引入过程中,并不具备大规模投产的可能,绝大多数的工人也都在培训期内。
杨少宗到了迎宾楼宾馆的时候,郑树桐和张鼎光已经点了几个菜,三个人在大堂比较偏僻的一个角落里坐下来。
杨少宗刚一坐下来,连菜单都没有看一眼,就和眼前的这两个人说道:“我前两天听省委计划1委的一个干部说,中苏贸易重新开启,如果关系进一步改善,可能要以〖中〗央经贸委统筹的方式直接进行双边贸易,我们这边主要走出口轻工业产品。我是觉得我们完全可以抓住这一次的机会,将我们的产品推向苏联市场,而且是服装和食品两个产业都要推过去!”
郑树桐笑呵呵的点着头,他觉得难度不大,毕竟旗山食品总厂在国内轻工业是有一些地位可言的。
张鼎光则道:,“我在经贸委那边认识一个朋友,应该能帮点忙,但我个人觉得希望不大,苏联那边出口的都是军工和重工产品,主要是军队那边买单,负责出口订单则同样也是军队下属军工企业的轻工业单位,很难轮到咱们啊!”
杨少宗道:“这个事情呢,我是这样考虑的。张总,你先和经贸委那边的朋友联系,打听一下苏联方面负责这些事情的单位,然后让厂里的设计人员按照苏联那边的要求进行设计,最好是提前参考欧美的设计趋势,充分考量苏联本身的传统着装风格。在食品这边,我们应该也去都那边找一些精通俄罗斯菜的大厨,从他们那边收集一些有关的信息,针对苏联市场重新研一些新的口味和新产品。最后,最好是直接找几个精通俄语的经销人员,委派他们做为商务代表到苏联那边去活动一下。”
张鼎光道:,“既然杨社长是这样考虑的那我们就按这个意思办吧,都那边有不少倒爷,精通俄语的人也tǐng多,都是比较适合的,我们可以让他们帮忙联系活动一下。不过,旗山服装总厂现在还只能说是在筹办阶段,正式的生产要等到6月份以后,而且,我们和〖日〗本迅销公司签订的代工合同是从今年8月份开始时间很紧,恐怕没有多余产能去生产苏联那边的订单!”杨少宗道:“没有关系,我们先争取将订单拿平来,自己生产不了就下订单给其他的厂子,让他们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