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4 页)
厂买一些蜂窝煤生产设备做个样子,到时候再招三百多个社员,咱们鸿远派十几个业务员过来,单独在这家公司搞国库券的收购,资金由咱们鸿远出,你们收购多少都按面额的2%拿提成,分给社员多少是你们的事,我们也不过问,你觉得怎么样?”
“这样啊?”
杨少宗这才明白陆达强的真实意图,鸿远这么做不过是将自己藏在后面,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风险转嫁,真要出了问题,结果还是得他们鸿远派人去想办法,公社是没有办法的。
他在心里仔细的权衡着,并没有急于答话,这就是他的风格,哪怕觉得可以也要再多考虑一下。
陆达强见他不说话,就继续劝说道:“小杨,你放心,真要出了事也肯定是咱们担着,绝对不会麻烦你们公社。你说这肥水不留外人田,给谁赚不是个赚,既然是这样,咱们不如就便宜了公社,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杨少宗微微点头,道:“要我说啊,也不一定非得是社办,公社出一部分钱,让一部分愿意出来做事的社员再合股经营,鸿远再出点钱,直接整一个新的股份制企业。具体的收购提成……我觉得2%低了点,4%还是比较合理的。”
陆达强笑道:“小杨,你还和大哥计较这些吗?4%多了,咱们这是军队的公司,也不是大哥说了算的,这样吧,提成按面额的3%计算。不管怎么说,这资金还都靠咱们鸿远,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杨少宗嗯了一声,和徐明问道:“宋方舟那个人,你见过没有?”
徐明点着头,道:“见过,我和他也算是有过一些交情。怎么,你的意思是让他来做这家股份制企业的经理?”
杨少宗继续嗯一声,道:“我觉得宋大哥那个人还是有胆量的,做这种事,胆子小的人干不了……如果鸿远这边觉得可以,咱们让他来干,后面也可以让他去找宋社长谈一谈。现在就要换届了,书记那边很多事都不怎么管,想管可能也管不了,如今公社实际上拿着一把手权力的人是宋长明,而宋方舟恰好就是宋长明的外甥!”
“哦!”
徐明这才想起来,道:“我记起来了,确实是这么个事情。”
杨少宗道:“宋社长和徐保山书记不是一样的人,很多事不能像以前那么搞了,我个人觉得让宋方舟出去办事是比较稳妥的。”
徐明道:“行,那咱们就按这个思路办事,应该也没有什么问题了。”
说到这里,他就起身要离开,又道:“那我就给煤矿厂打个电话,看看能不能将宋方舟喊过来,他要是不在厂里,我就直接开车去他家里找人!”
陆达强挥挥手让徐明快去快回,等徐明走了,他和杨少宗低声问道:“小杨,那你这边是不是也找个信得过的亲戚啊,咱们提早安排一下,给他记上五万块的账,后面好翻滚啊。你算算啊,咱们至少要做几个亿的大买卖,手把手的一番,你们光是提成的收入就能有七八百万,如果自己跟着一起做,五万番到一百万也很正常啊!”
这个问题倒是难倒了杨少宗。
他最信得过的人肯定是赵大军、赵瑛和徐小莉,后面则是潘时敏和宋小波,这几个人中论能力,那绝对是潘时敏最厉害,97年的时候,潘时敏就借债承包了一家小煤矿,后来做的挺红火,除了淮西四大太子,他在旗山所占据的煤矿产能是最大的。
杨少宗率领淮海集团进入旗山的时候,潘时敏就是他最重要的内应,两人很快就达成了一致的条件,那时候,潘时敏几次叮嘱他慢一点,不要太急,可惜他都没有听进去。
杨少宗另外还有一个想法,赵大军、瑛子和小莉的能力都不是像潘时敏那种真正能成大事的人,特别是赵大军和瑛子,徐小莉是聪明能干,那绝对不假,比起潘时敏则肯定是有差距的。
杨少宗的希望是让他们以后继续留在旗山肉联厂工作,既有一个很不错的舞台,也不用去承担太多的风险。
想了很久,杨少宗很罕见的主动抽上一根烟,将每个人都考虑一番,这才和陆达强道:“这样吧,陆总。如果宋方舟同意来这家新公司当头,你就将那五万块借给宋方舟,就说是看我和他的交情,给我一个面子。另外呢,你能不能多借一点钱给我二叔赵敬山在里面入一股,不要多,几千块就行,我以后会还给你的!”
陆达强满不在乎的笑道:“你这叫什么话啊,陆大哥跟你说实话,别说是几千块,就是几万块,十几万块,大哥都能拿得出来。这样,我给你二叔再搭个两万块的股份,反正以后本账一收,他将本金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