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4/4 页)
么?”
杨少宗很平静的喝着茶,重新倒满,这才嘣出一句话道:“中央还是要卖国库券啊,不卖不行,财政赤字的越来越狠了!”
85年以后,中央财政一直都是巨额赤字,一度紧张到甚至要将已经投资了几十亿的淞钢项目下马,93年之后出了一个招,这一招叫做分税制。
中国的税收政策一直都是分税制,只是在93年之后,地方分的少了,只占30%,中央开始拿占大多数。
从此之后的中央财政是年年有余,地方财政则年年亏空,地方财政亏空的受不了,干部工资都发不下去,只能在地方大肆摊派税款。
有趣吗?
难过吗?
杨少宗说的道理太简单了,简单的让人无法反驳。
陆达强只能点头同意,道:“小杨,你说的太精辟了,简明直接啊,中央根本就他娘的没得选,那你的意思?”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还不知道怎么赚钱!
杨少宗道:“简单,很简单,你去收购国库券,然后把国库券抵押给银行继续收购,这里面的唯一问题就是要和银行搞好关系,找一个好理由持续办理抵押贷款,最好是按国库券面额抵押。如果中央明年得发行新的国库券,那就必须要在几个地区搞试点做流通,你到时候就把手里的国库券都卖掉。现在收购只不过是四五折,顶多也就是六折,一千万的资金能滚出两千万的国库券,贷款两千万继续翻滚四千万的国库券,这就是一个赌局,看您敢不敢赌,赌赢了,您这一手就能赚到几个亿,甚至是十个亿!”
陆达强陡然打了一个寒颤。
真的。
他胆疼!
杨少宗教给他的这条路子太野了,太蛮横了,太好赚钱了,比他搞走私轿车还赚钱,就是风险也大。
走私轿车还不是有风险,他什么时候停过手,江东省这些年销售掉的走私车有一半都是鸿远倒进来的。
即便这样,陆达强还是有点胆疼。
杨少宗不说话,他要说的都说了。
他之所以要将这个事情说出来,不是他傻,而是这么好的机会放在他眼前,他却没有办法抓住,因为他根本没有本钱做这个生意,他没有,旗山公社也没有。
鸿远公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