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页)
�渲行沤倘褐诖蟛糠治�鹤濉�
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教派,云南的基督教主要指两大教派:新教、天主教。新教也叫耶酥教,信仰与天主教大致相同,但是新教不承认玛利亚是天主的母亲,不认为有炼狱。清代晚期,新教传入云南。它最早是由英国传教士麦卡锡从上海传入的,后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传教士也相继到云南传教。建国以前,新教仅在一些民族中有影响。现在,新教在云南各个地区都有分布,其中有不少汉族群众信仰。
天主教在明末清初就传入了云南。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云南建立了天主教区。现在,云南天主教主要分布在昆明、红河、文山、大理、丽江、曲靖等地,汉族信教者约有2万多人。
*教在我国也称回教,公元1253年,忽必列率蒙古大军平定大理,*教开始传入云南。后来,忽必列派赛典赤管理任云南政事,并在昆明创建了12所清真寺。现在,*教在云南都有分布,主要在昆明、玉溪、大理、曲靖等市,虽然信教者绝大多数是回族人,但也有较少的汉族人信仰*教。 。。
第一章 云南汉文化(2)
二、云南汉族方言
云南汉语方言属于北方语系,是西南官话的一种,与四川、贵州的方言比较接近。但是,经过仔细辨别后,仍可发现云南方言与四川、贵州的方言有着小小的不同,如一些词的语调升降不同,而且说话语音比较低沉。
在历史上,云南与外界几乎无交通,少数民族都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后来,随着云南地区逐渐被开发,中原文化开始对这里产生影响,而且明清时期大量汉族移民的进入使汉语成为这里的主导语言。但是由于移民来自不同的地区,而且在长期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中,语言文化彼此受到了一些影响,逐步形成了云南汉族方言。
云南汉族方言的一些汉语使用和说法都有本地的特色,比如云南人把吃饭说成“干饭”,这个“干”就是吃的意思。好客的云南人在招待外地客人吃饭时,常常会对着一桌男女客人热情地说:“使劲干!不把肚子干大了,不能走的哦!”如此一来,外地人想不产生误会都难。
此外,还有一些读音上的偏差,如一个人说:走,上该买孩子刻。别奇怪,这句话的意思是:走,上街买鞋子去。云南汉族方言中的“街”就读“该”,“鞋子”一般都读成“孩子”,“刻”字在这句话里则是“去”的意思,有时候只是一种语气助词。比如“去刻”,刻字就和“吧”用处相同。
在语法的使用上,云南汉族方言经常把一些动词倒置于句头,表反问和提问的语气。比如:人们见面后就会问给吃掉饭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饭吃了没有;说给打牌?意思就是打不打牌。云南人也很讲文明礼貌,在汉族方言中就有一些固定字组合成的搭配,是对人尊敬的称呼。如在街上遇到一个人时说:你聂给饭吃掉了;他说:干饱了,你聂?他们两人的对话就是说:您吃了饭没有?吃饱了,您呢?在这里,“你聂”就是尊称对方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
三、云南汉族民歌
云南被誉为我国的“歌舞之乡”,拥有灿烂的民族音乐,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的文献中就已经有了云南民间歌曲的记载,在云南还发掘出土了距今2000多年的编钟、铜鼓、葫芦笙、锣等乐器。虽然不少乐器和民歌都是云南少数民族所特有的,但是云南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交往中,其文化和音乐也进行了广泛的交融。因此,云南的汉族民歌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曲调上比四川、贵州民歌更富有变化。此外,由于历史上有很多江南人迁徙到云南,所以云南的汉民歌又含有江南民歌的因素。
云南汉族民歌一般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劳动歌曲、舞蹈歌曲四大类。在一些地区,云南汉族山歌也叫做调子,主要是在山野和田间演唱。由于演唱环境很宽松,所以歌曲的曲调都比较自由、舒展、高昂和奔放。山歌还常采取对唱的形式,对唱时双方保持一定距离。为了唤起对方的注意,常常开始先唱一个漫长的引腔,再唱下面的主要内容。这类山歌大多没有固定歌词,多为即兴演唱,而且歌曲的旋律很优美。
云南汉族的小调也叫做生活小曲,数量很多,内容题材广泛。小调的来源很复杂,既有明清的小曲,也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族民歌,它们大多有固定的唱词。
云南劳动歌曲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在集体劳动中,为了鼓舞大家的劳动情绪,减轻劳动带来的疲劳,起到协调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