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页)
帝的太傅,再加上他儿子刘思渺可是皇上的左右手,他的话应该会让皇上打消主意的。刘尚书语重心长地说:”皇上,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纵使武王有千错万错,可他毕竟也是先皇的血脉呀!家和万事兴,国就是一个大家,只有兄弟齐心,齐力才能断金呀!“
清言轩微微点头,说:”刘尚书言之有理,可今天武王犯错,尤其是故意致人于死,不能不罚,这样,今天朕也学回古人,以发代首,以示警戒!“他大声喝道:”来呀,剪去武王三寸头发,同时罚去一年俸禄,两年不得进朝进宫!“”嗻!“两位武士奉命,手拿剪刀,来到清言峻身边,毫不犹豫地剪去了他的三寸头发。伴随着”咔嚓“的响声,清言峻觉得恨意灌满了全身的细胞,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他日一定要洗涮奇耻大辱,还他以颜色!“可嘴里还得谢恩:”多谢皇兄!“
清言轩抬头深深地注视了他片刻,说道:”希望你好自为之!利用这两年时间好好的修心养性吧!“其实他的心里也是充满了无奈,他何尝想兄弟反目,今天的所作所为,他自觉问心无愧,可是他也清楚地知道,这个兄弟他算是失去了,或许某一天他会站在敌对的立场上,不知又会掀起多少腥风血雨呢!
旁观的大臣们则深深震撼了,他们没想到年轻的龙吟帝处理事情来却是如此的睿智,心胸却是如此的宽阔,心中的好感大增,敬意油然而生,大伙儿交口称赞,齐颂:”皇--上--英--明!“
凛冽的寒风中,冷冷的宫墙外,清言峻披散着头发,恨恨地说:”清言轩,你等着,有朝一日,我清言峻一定会踏破宫墙,叫你血染龙座!“……
第三十七章 真相
小年夜的国宴风波很快就随着凛冽的寒风烟消云散,但清言轩的明君形象却在诸位文武大臣的心目中越发地高大起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言轩用自己的宽容与睿智赢得了绝大多数臣子的心,大家在赞叹之余,也不心惊,十八岁的少年却有如此的深沉,真是人中之龙,帝王之材呀!
国宴结束,众人离散后,在金碧辉煌的东离皇宫内,有两个人却是彻夜难眠。一个自然是方太后,面对方嬷嬷的惨死,她内心疼痛难忍,可当着众人的面又无法表达出来。等到众人散后,她特地命人将方嬷嬷的尸体安置到她生前的居所中,遣散众人后,作为一国之尊的太后,居然亲自为方嬷嬷擦试伤口,换上簇新的衣服,也肆无忌惮地洒下了串串热泪,这泪中有对她的怀念,对她的感恩,更多的是对她的歉疚,确实,方嬷嬷是为了她而受了很多苦,乃至牺牲了性命……太监宫女们都知道太后与方嬷嬷关系厚实,所以谁都不去打扰。方太后在方嬷嬷的房里一直待到天明,才吩咐总管,将方嬷嬷厚葬!
吩咐完毕,太后才在宫女的搀扶下,脚步蹒跚地向寝宫走去,不料半路太监来报:“皇上来慈宁宫给太后请安!”太后心中一惊,精明如皇帝,应该想到昨天的那场风波不简单!随即苦笑开去:“该来的总躲不掉的!”想到这儿,她稳了稳身子,定了定神,然后甩开宫女的扶持,挺直身子,朝慈宁宫的正殿走去。
正殿内,清言轩正背对着殿门,伫立在窗前深思着。昨夜他也是一宿没睡,他当时跃到台上时,刚好听到了清言峻的话:“……你还没讲十八年前的事呢?你还没告诉大家我才是真正的皇子呢……”,清言峻那含恨的眼神也一直在眼前浮现。他百思不得其解,但直觉告诉他,十八年前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许清言峻知道一些什么线索,而他却一无所知。解铃还需系铃人,所以今天下了早朝后,他就迫不及待地来到慈宁宫,想从母后口中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门外纷乱的脚步声打断了清言轩的沉思,他转身一看,晨光中,太后在宫女的簇拥下进来了。一夜不见,她满脸的憔悴,似乎苍老了十岁,他知道方嬷嬷对于太后的重要意义,也明白太后这是内心悲痛所至,连忙上前一步,搀住太后,待她坐下来后,安慰道:“母后,请节哀顺便!”太后心中涌起一阵热潮:“方嬷嬷服侍哀家多年,一直情同母女,如今她蓦然去了,而且还如此的惨烈,怎不叫哀家伤心呢?”说着又哽咽起来。清言轩理解地叹了口气,静立在一旁,只等太后自己恢复心情。
过了一会儿,方太后总算稳定好情绪,她说:“皇上,方嬷嬷生前对哀家忠心耿耿,这次她不幸去了,哀家想补偿补偿,想给她个封号,您看如何?”“一切听凭母后安排!”清言轩恭声答道。太后欣慰地点了点头。
清言轩衣袖一摆,所有宫人都心领神会,迅速退了下去,刘太监还体贴地为他们关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