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页)
人。
眼前的二人说说笑笑,言语间,朔王还宠溺的用手指头轻刮着冯唯青的鼻尖,尚熙看见这幕简直傻眼,好半晌才意识到自己早心窒的难以呼吸。
为什麽?
这是尚熙给自己的提问。
他问着自己,这无关乎君臣的情感究竟从何而来,迷惘之际,朔王与冯唯青已相偕步出门外。
「尚将军!」一声轻唤,将尚熙的思绪拉回,朔王负手於身後,眼底尽是犀利:「本王明日便要领军杀回王宫,你要与卫宇军们好好配合,知道了吗?」
尚熙颔首:「臣明白。」
「你的通敌之嫌尚未厘清,你若能生擒沪亲王,本王准你戴罪立功。」
闻言,尚熙心底闪过一丝苦楚。
忠诚如他,何曾想过半点违逆的念头?只是瓜田李下,他又能解释什麽?他一如既往出声应是:「臣谢朔王恩典。」
「好了,下去休息吧。」朔王摆摆手,迈步欲走。
尚熙见状跟上半步,斗胆问道:「朔王欲往何处?」
朔王并未回头,只是说着:「本王与青儿有话要讲,你就不必随行,本王自有卫宇军保护。」语落,大步流星而走。
方才遭刺客追杀之事犹是历历在目,尚熙还在担心,一看见冯唯青讪弄的眼神,竟莫名其妙断了念想。
俊逸的脸庞,一对丹凤眼微微弯起,那瞳中布满笑意。
仅凭这短暂的四目交接,尚熙已是了然於心,正所谓美人迟暮,而他不过是一介武夫,远远比不上眼前这美男子的一根头发,於是他明白了,失去朔王恩宠後,他便什麽都不是。
原来他还是太看得起自己。
只因他曾以为,朔王心中自有他的归处。
从杳川出来後,他一直在找一条属於他的归路去走,走到尽头,是一处安身的归宿。
而如今看来,他在朔王眼里也不过是饱受嫌疑的罪臣罢了,从前无端升起的归宿之心,在此刻被朔王的绝情消灭的荡然无存。
☆、(9鲜币)七、一江烟水照青岚,奈何青岚笼凌霄(3)
朔王夺回王宫只费了三日。
负责先遣的卫宇军部队趁夜窜入宫中,将守门的沪王府驻军尽数杀绝,然後举火为号,大开宫门,刹时,大量朔军杀进宫殿,经过两个时辰,沪王军死的死、逃的逃,场面已被朔王镇压。
夜晚再度归於寂静,朔王於堂前审视犯臣,正是被他查到与沪亲王有所牵连的冯丞相冯冀。
朔王目光如炬:「供出沪亲王所在,本王念丞相功勋,可免一死。」
冯冀侍奉两朝,年逾花甲,摇曳的火光映在身体上更显苍老,面对朔王的话,他拒不回答。
自老朔王驾崩以来,相较於众公子年幼无知,他认定唯有老朔王亲弟、即是沪亲王有这资格承继大位,怪只怪朝中同僚愚昧,守旧派以过半优势支持老朔王的长公子继位,导致後来孟广瑜领军报复,夺得王权。
孟广瑜在位期间,他私下屡屡建议沪亲王忍辱负重,暗中招兵买马,前些日子好不容易从儿子唯青口中得知朔王将要暂离朔国,他才将此事与沪亲王商议,决定趁隙起兵。
无奈王印遍寻不着,仓促之间的谋反无法用正当的名义维护。
短短的十来天,朔王再度回到宫中执政,仍是用那年轻跋扈的声音再次开口:「丞相,本王的耐心是有限度的!」
这个瓮中捉鳖的计画朔王本以为天衣无缝,谁知道竟让沪亲王趁乱逃走,当下他气得斩杀守候东门的一批军队,只因为沪亲王据说是从东侧逃的。
「朔王误会老臣了,老臣只是恰巧进宫,如此而已。」造反是诛九族的大罪,权衡之下,为了独子与亲人,冯冀如此说道。
朔王挑眉:「你以为本王是三岁孩童?」
沪亲王与谁暗中有联系,他早有打探,从他承继王位以来无不战战兢兢,朝野中谁有能力与他作对,谁有僭位之心,他心中有谱。
自从得知沪亲王与冯冀有书信往来,那时他便决定要引蛇出洞,直到尚熙被俘於业国时,他知道时机来了。
与冯唯青互换身分,自己亲身前往业国,即便冯唯青没有主动透漏,疼溺爱子的老丞相又怎会掌握不住儿子踪影,自然而然,会发觉朔国之王不在宫中。
於是潜伏已久的形迹,逐渐露出台面。
朔王要的就是这个时刻,堂而皇之的将敌人斩尽杀绝,除去障碍,当个随心所欲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