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听见别人赞赏自己的儿子,心中自然高兴。他立刻松了手,禁不住笑着说:“哪里,哪里。只要他不闯祸,平平安安的,我就心满意足了。”
武翰阑向父亲介绍道:“爹,这位是刑部的江总捕头。”
“原来您就是江浩然江总捕头。我最佩服您的武艺和为人。闻名不如见面,您果然是英姿勃发。”
“您过奖了,如果不是您的儿子救了我,您最佩服的人,就要栽到无名小辈的手里了。”
“他救过您?他有这么高的本事?”
“救人不是靠本事,靠心。当然,本事低了救的人就少。所以,我已决定将毕生所学全教给他,让他救更多的人。”
武翰阑对父亲说:“爹,我已经拜总捕头为师了。”
江浩然马上说:“事先没和您商量,您不会怪我吧?”
“哪里,哪里。”武原志心想:你们这是先斩后奏,木已成舟,我还有回转的余地吗?我又打不过你江浩然。让儿子回家的事恐怕也要泡汤了。不过,身边有一个这么厉害的人,我也不用那么担心了。
“你们俩父子,这是要去哪里呀?”
“我们……”
“我们聚一聚。好久没聚过了。”武原志抢着说。
“你们要去喝酒?”江浩然明知故问。
武原志老脸一红,“不不不,我不喝酒的,就爱吃肉。”
“哦!”江浩然笑了笑,“我想和您商量一下,让武翰阑在我身边呆上几年,我好把武艺全教给他。”
“可以,当然可以。”
“那好,就这么说定了。再会!”
“再会,再会。”江浩然一离开,武原志就揪住儿子的耳朵,“你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哦!”
“爹,我都二十三了,您在街上揪我的耳朵,被人看见了会笑话我的。”
“你……”武原志把儿子的耳朵狠狠地捏了一下,松开了手。他叹了口气,又好像是舒了口气。
(四)扬州江湖
武原志在临安逗留数日,回到了扬州。他感觉扬州更有生气。自古以来,扬州都是商贾云集之地,到大宋徽宗年间,扬州繁华到了极点。这里是华夏东部南北的枢纽,全国漕运最大的中转地,更是各路商货的集散地。这里方圆十里商铺不断,在这大小商铺之间夹杂着数不清的妓院、堵坊、当铺、地下钱庄、地下盐商。这些都是暴利行业,它们的老板每天都能赚到大笔的银子。但是,在二十五年前,这些老板并不快乐,因为到手的银子常常不翼而飞。自从徽宗父子兄弟当上皇帝以后,官府越来越无能,这无疑给了老板们赚钱的机会,但也把机会给了那些贪得无厌的梁上君子。当时的商界领袖罗文请到了武原志,帮他成立了嵩华帮,并要求老板们每年给嵩华帮交纳岁银,而嵩华帮则负责对付扬州的梁上君子。
嵩华帮这个名字是武原志所取。武原志本人是少林俗家弟子,二十岁时被“父病危”这三个字骗回家,和一名二品大员的女儿成了亲。这位二品大员因得罪高太尉,被判弃市,家中男丁充军,女子被卖入官家为奴。武原志父母与这二品大员有交情,知道其女聪慧过人,知书答礼且貌美如花,就花大价钱买了回来养在家中。武原志得了贤妻,就安安份份地呆在扬州了。后来,武原志在街上巧遇华山派弟子陈亦武,把他请回家做武师,教他华山派武功。三年后,陈亦武请辞,武原志不便相留,送了他一百两银子,便说:“陈兄弟日后如想终止漂泊生涯,就来扬州找我,我们共同开创事业。”陈亦武走后,武原志在他妻子的协助下,将少林与华山的武功融合,取长补短,自创一套刀法,取名“嵩华刀法”。此刀法势沉而力稳,御气而出,顺气而回,但求稳中求胜,很合儒家之道,有一定的威力。武原志利用此刀法成名扬州,声名远播。时逢扬州盗匪四起,官府又无能,嵩华帮就顺理成章地经营起来了。
两年后,陈亦武回来了,他蒙面和武原志较量,大战一百回合,武原志始终胜不了他。此时因为盗匪还在扬州流串作案,武原志正感分身乏术,加上之前他对陈亦武的承诺,决定把陈亦武留在扬州。因他的武功不及陈亦武,决定让陈亦武另立新帮,管理城西的盗匪之事。罗文也同意这么做。于是陈亦武成了新帮嵩阳帮的帮主,他还娶了武原志妻子黄悦的丫环谷春梅为妻。两家来往密切,两帮也合作愉快。不久,扬州的盗匪就销声匿迹了,老板们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
宋代的扬州城依山而建,城的东北部是山的一角。扬州百姓称此山为后山,它连绵数十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