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远去的背影,戏谑地对苏焰说:“瞧这架势,洛洛对这把琴宝贝得紧,恐怕不会给你看琴了。”他说完,安慰似的拍了拍苏焰的肩膀,起身离开了。
苏焰苦笑,看见唐瑾离开,也起身离开了花厅。
洛伊将琴抱回房间,放在一旁的长桌上,只听一声轻响,古琴落地的声音比她想象中要沉重了一些。
她的动作僵了一下,耳朵贴在琴身上,轻轻敲了敲,声音有些发闷。
洛伊愣了一下,若有所思地盯着那架古琴,片刻之后,将琴翻了过来。
古琴的底部有一个缺口,洛伊手小,勉强能将手伸进缺口里,她的指尖触到一个柔软的物事,摸起来像是一块丝帛。
洛伊将丝帛从缺口中拽出来,在桌上铺平,三寸见方的白色丝帛已经微微有些泛黄,上面记载了一支无名古曲,洛伊把曲子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想着改日再弹,折起时,却发现古曲背后有几行朱砂小字,因为年代久远,有些发暗了。
洛伊把丝帛翻了过来,扫了一眼上面的记载,心脏“砰砰”地跳个不停,胸口传来窒息的感觉,手指下意识地抚过朱砂的表面。
那几行朱红的隶书,记载的正是灼炎的解法。
 ;。。。 ; ;
第十一章 河灯
观音节,又名“三月街”,是白族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就在苍山脚下,等土司府主母回来的间隙,她跟着苏焰一起到这里看看热闹。
说起来,这样盛大的集会洛伊还是第一次见,与京城的庙会不同,三月街上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赛马会。
天色渐暗,赛场周围隔几步就站了一个穿着白族服饰的年轻小伙举着火把照明。洛伊站在赛马场的边缘,紧紧盯着一匹毛色光亮的枣红色骏马,马上的姑娘穿着白族的传统服饰,英气逼人。
随着一声刺耳的嗡鸣,比赛开始了,那匹枣红色马上的女子轻喝一声,骏马似一道红色的闪电,飞奔出去,遥遥领先。
苏焰和唐瑾的目光都被那匹骏马吸引住了目光,嘴角噙笑,看着那匹马毫无意外地率先冲过终点。
姑娘举起右手,赛场周围传来一阵剧烈的欢呼,她接过大理土司颁给她的奖品,骑在马上,绕场一周。
待红马走到近处,洛伊才发现骑在马上的姑娘面目清秀,算不上顶漂亮,却是个耐看的人,双颊因为刚刚运动完,微微有些泛红。
那姑娘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他们三人,在唐瑾脸上停顿了片刻,眼中混杂着不知名情绪的笑意被洛伊敏锐地捕捉到了。
她忽然觉得刚下过雨的空气潮得难受,看了一眼苏焰和唐瑾,见他们的注意力都不在自己身上,匆匆离开了赛场。
等她走到远处的树下时,果真见那位姑娘走到唐瑾面前,不知在与他说些什么,不时还传来银铃般的笑声。
洛伊移开目光,明明还是春天,偶尔还有一阵凉风,她却莫名觉得有些烦躁,远远地看到苏焰和唐瑾发现自己不见了,匆匆往一处陌生的小路上拐了过去。
走了没几米,一阵风拂过,吹来一阵水汽,她觉得清爽了不少。
洛伊仔细辨认了片刻,朝水边走去,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苍翠的湖泊赫然出现在眼前。
洛伊深吸了口气,只觉心情好了许多,她绕着湖边散步,抬头一看,却见对面的岸边有个小小的黑点,看起来像是个人蹲在原地。
她朝那人走过去,足足绕了半个洱海才走到那人身边。
果然是个年过半百的老人蹲在原地,正往一张纸上写字。
洛伊站在他身后看了好久,看着老人家将写好字的纸折成一只小河灯,在里面点了蜡烛,放在水中。
一阵风吹来,河灯晃了晃,飘远了,眨眼间就只剩一抹微弱的亮光。
老人家盯着那盏河灯看了一会儿,又低下头,手指动了起来,不出一盏茶的功夫,他身边堆了十几只河灯。有的被折成小船的形状,有的则像一朵莲花,全都是用白纸折成的,每一盏灯的中心都放了一小支白蜡烛。
洛伊看得入神,终于忍不住开口:“能不能也帮我折一只河灯?”
老人闻声转过身。
洛伊趁机将他打量了一遍。国字脸,目光说不上有神,眼睛却很亮,五官端正,只是胡子微微有些长了,不难看出年轻时应该是个帅气的小伙子。
老人家皱着眉头,捂着嘴轻咳了两声,开口道:“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