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计算机的控制系统。科学家沃尔特·萨里班说〃:〃天体力学可以计算出在引力相互作用下天体运行的情况,但对月球如何来自远方,被地球引力俘获,跃上地球轨道却无能为力。〃
俘获说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无法解释现在月球的轨道形状。大家知道,现在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轨道几乎是一个正圆形。星际间自然运行的星球速度大得惊人,一般的星球可以达到每秒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速度。比如,〃SL9〃彗星的速度是每秒44公里,太阳目前的运行速度是每秒30公里。如果月球是俘获的话,那么地球俘获这么大个头卫星的空间十分狭窄,这就要求被俘获的星球以适当的速度、适当的角度,十分精确地进入这条狭窄的空间。如果角度过小,它将穿透引力范围,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如果角度过大,它就会一头撞向地球,彻底毁灭自己和地球。这是一个极为高难的动作,比体操运动员的动作不知难多少倍。它要求相当的精密、准确,这与〃阿波罗〃飞船太空飞行一样,在飞船接近月球时,为了将飞船送人月球轨道,就必须重新启动火箭发动机,调整飞船的速度和飞行姿态,这一切都必须借助高精密的电子计算机来完成。
由此可见,月球进入现在的轨道是〃上帝〃的巧妙安排,而且,这个〃上帝〃肯定精通电子计算机。
再者,即使月球误打误撞进了这条轨道,根据引力的规律,它也应该沿一条扁形或椭圆形轨道运行,而实在不应该像现在这样沿一条近圆形的轨道运行。月球是在发什么疯?
根据传统的科学理论,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在遥远的年代里比现在要离地球远得多,因为根据物理学的法则,一切卫星都以螺旋线缓慢地向它们环绕运行的行星表面靠近,这是因为卫星不断受到向下的吸引力所至,越是小的卫星,其靠拢的速度也就越大。然而,十分奇怪的是,现代天文学研究发现,目前月球不是向地球靠拢,而是正在远离地球而去,这种情况并非发生在今天,早在3000多年以前,人类有日食记载开始就是如此。虽然月球每年升高的幅度很小,但的确在升高、远离,这与传统的物理学法则完全是背道而驰。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只能认为,月球被某种智慧力量操纵着,联想《金史·天文志》的记载,这种可能就更大了。
月球是如何来到地球,如何进入现在这条轨道,实在令科学家大惑不解。它存在那样多的偶然和巧合,使许多科学家认为:从自然状态去解释月球的存在,简直是太难了,而且几乎是无法解释的。
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威廉·罗伊·谢尔顿在《征服月球》一书中写到:〃为了将月球维持在现在的轨道上,承认有某种因素使月球就范是重要的,因为'阿波罗'宇宙飞船在距离地面150公里的轨道上,围绕地球飞行,如果要90分钟旋转一圈的话,它(月球)就必须每小时飞行2.9万公里。与此同时,某种因素也必须准确的让月球以一定的高度和运行速度飞行。只要保持一定的方向和速度,它就不会偏离地球轨道。看一下人类当初如何使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轨道就明白了,不过,人造卫星虽然要保持一定的速度、高度和方向,由于它不会偏离轨道,所以不见得一定要微妙的地心引力与离心力来保持平衡。〃
谢尔顿还指出:〃过去在讨论月球起源问题时,科学家们几乎费尽了心机,但问题依旧是问题。他们对月球准确地选择了这么一条轨道感到无法理解肯定存在某种因素,它使月球以现在的高度和速度运行。〃
谢尔顿在书中反复提到的〃某种因素〃是什么呢?除非用某种智慧的方法将月球送人现在的轨道,否则,一切的疑问依旧是疑问。在这种背景下,前苏联的科学家提出了〃月球宇宙飞船〃的假说,月球的众多偶然性和巧合在这一假说下统一了起来,并反过来作为这一假说的证据。
关于月球起源的另外两种假说,是地月同源说与地球分裂说。
同源说的根据是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约200亿年以前,整个宇宙收缩,所有的宇宙物质被压缩在一个极小的奇点上。突然,在某一时刻,这个密度难以想象的奇点发生了大爆炸,宇宙物质向四处扩散。扩散过程中的旋转力,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宇宙尘埃团。这些宇宙尘埃团在高速旋转中,产生了恒星,恒星的四周又出现了行星,行星的四周又形成了卫星。
1926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光谱分析发现,所有的恒星正在飞离我们,离我们2.5亿光年的一座星云,正以每秒6700公里的速度飞离太阳系,离我们12。4亿光年的牵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