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见一条山路,这是出山的唯一一条路,去镇上的话,要走上小半个时辰。
李明朗呼吸了一下空气,做了几个伸展运动,便往田地那边走去,插秧的季节还没过,村里大部分人还在田里劳作,李明朗也想着过去,多认识几个人。
一路上走过去,遇见他的人都要看上两眼,李明朗摸了摸脸,他出门的时候应该打理干净了吧。
除了众人对他态度的怪异,李明朗还有另一层怪异笼罩在心头,但是却说不上来哪儿怪。
“李小少爷。”“李小少爷。”
后面的人叫了两声,李明朗才意识到,这是叫自己呢。
转头,就看见一半百的人,笑着走了过来。
“李小少爷。”
“你是……?”反正有失忆这张王牌,他不认识也是应该的,大不了最后装傻子,反正这身子本来就是个傻子。
“我是朝山村的村长,你小时候我抱过你的……不记得也没什么,听郑二家的说你的痴傻之症好了,我就过来看看。”
“哦,村长你好,我脑子是清醒了不少,但是以前的记忆都不记得了。”
“是嘛,看样子当年的发烧还是留下了后遗症,不过人好了就行。如果有什么事情就来找我啊,我就住在你家隔壁第三家。”村长了指了指村子方向说到。
“哎,我记住了,谢谢村长。”
“那我忙去了,家里还有两亩田没弄好呢。”
“恩,你忙,我自己走走。”
李明朗走过田埂,就看到田中间,供水的水渠,不少小孩子在里面玩着。时不时能抓上几条小鱼,李明朗看着也觉得开心。
“这里的水跟溪水是相通的,小鱼挺多的,有时候还有两三斤的黑鱼进来呢。”一个二十岁左右年轻人站在李明朗的身边说道。
“哦。”李明朗微微点了点头,这人他不熟,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我姓郑,行三,昨天那狗娃是我侄子,谢谢你给他的鸡蛋啊。他可高兴了呢。家里的鸡蛋大部分是拿出去卖的,他很少吃到的。”
“哦,没事。”李明朗有些不好意思,一提到这,他就想到昨天拔了人家的秧苗。
李明朗在水渠边站了一会,就打算往回走。
“李小少爷。”
李明朗转头,就看见郑三提了一条鱼走过来,“这是在水渠里的抓到,给你,回去熬汤喝。”
“额,这怎么好意思。”
“拿着吧,这鱼也不是什么稀罕物,溪水里一抓就是一把的。”郑三将鱼放在了李明朗手里,然后继续回田里劳作。
李明朗摸了摸鼻子,拎着鱼回去,想着该送什么回礼。
“李小少爷,这是从山里打的兔子肉,你拿回去吃吧。”
“李小少爷,这是我家种的菜。”
“李小少爷,这是河里的虾,不值钱的,你拿回去吃吧。”
……
李明朗走到家门口的时候,手里拎了一大推东西,都是些吃的,比较零碎。说实话送他这些东西的人他还都不太认识,想还礼还真麻烦,回去问问刘嬷嬷吧。
李明朗到家的时候,刘嬷嬷已经回来,正在洗竹笋,看到他搬了这么多东西回来,也是吃了一惊。听说是乡亲们送的。便叹了一口气。
“这都是老太爷和老爷积的福。”
李明朗便有些好奇是什么事情,刘嬷嬷便说了一些李家祖上做的善事。
朝山村本来只是个小山村,十几户人家,李明朗的曾爷爷是当时的村长,后来有些远处的来逃难过来落户的,李家曾爷爷可以帮了不少忙的,朝山村才成了现在有着三十多户人家的大村子。
后来李明朗的爷爷开始租地,也是做了不少善事的,灾年免租是肯定的,哪家没粮了,也是接济的,李明朗的父亲为人也是和善的。人缘也是不错的。李明朗还是痴呆的时候,村里不少人也是帮忙的。
李明朗看着那些鱼虾肉菜,便问了一句,“这么东西,还礼还是需要的吧。”
“当然要还的,可是也算不上是礼,平时送点吃的东西就是了,就像是春笋,嫩的很,下午,我多挖一些,晚上每家送上那么一些。人情也就到了。”
“对了,少爷饿了吧,嬷嬷这就是做午饭,少爷先去歇歇。”说这就拎着鱼肉进了厨房。
李明朗坐在井边,托着下巴,想了会,然后呵呵笑了一声,看样子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总觉得别人对自己好就是有所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