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那些孩子便跟着李明朗跑了几天,李明朗也没赶人,反正抓鱼又不是什么不能见人的,要不了几天,李明朗就熟悉那群孩子,村里没成年的孩子,能跑能走的,就是那天在山上遇到的那六个,带头的孩子姓齐,是村里大夫家的孩子,大家都叫齐娃子,还有郑二家的狗娃,还有几个娃子,村里的孩子都是等着成年之后取大名的,现在都是叫什么娃子。
李明朗的名字是生他的爹爹临终之前取的,要不然,也会什么什么娃子的叫。李明朗万分感谢他那个爹爹。
熟悉了之后,李明朗就带着几个小孩子一起在水里刺鱼,岸上留两个孩子负责接应,鱼一上来,就刮去鱼鳞,去了内脏,直接架在枝架上烤着吃。时不时的,也有大人过来,吃上条鱼。
郑三也过来帮过几次忙,有时候还能徒手抓到完整的鱼,送给李明朗带回去。
作者有话要说:李明朗的性子有些恶劣,但是他不会真的去害人什么的。
喜欢的可以收藏养肥。 '收藏此文章'
☆、第九章
第九章
天气越来越热,李明朗与村里人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因为自从他带着村里六个不大不小,正是狗都嫌弃的年龄的孩子之后,那些孩子闯的祸都少了,时不时的还能帮着家里做些事情,虽然事情的结果并不怎么好,但是怎么说孩子都懂事了。
李明朗在朝山村,算是混的如鱼得水了,每个人对他的印象都非常好。他说的话,大家都愿意给面子听,刘嬷嬷笑着说李明朗现在有他爷爷的风范,李明朗点点头,觉得也许某一天他会走上从政的路线,成为朝山村的一村之长,管理一方水土。
这对从小到大,连小组长都没当过的李明朗来说,是很向往的事情,一想到以后的生活,李明朗的笑容越发的和蔼可亲,做事越发的大度了。对待手下越发的温和了,虽然他的手下就是六个孩子,他做的事就是公平的给六个孩子分鱼,分鸟蛋,分烤兔肉。大度一点,就把自己的那一份,少分那么一点点。和蔼可亲的结果,就是爱他的六个手下越来越乖了。
这天夜里下了一阵大雨,天亮了,天上还飘着毛毛细雨,孩子们都窝在家里不出来,李明朗带着草帽,背着水桶,拿着鱼竿准备钓鱼,鱼竿是郑三听了李明朗的叙说之后回家做的,郑三的嫂子是打络子的好手,用了很多根细线打在一起组成不太粗,但是还算结实的线,上面的鱼钩是郑三特地从镇上的铁匠那里定做的,比细针再大一些的针,尾巴上的孔也开的大,正好可以穿线。
李明朗一路走过去,时不时的弯腰,将那些在雨天跑出来的蚯蚓收进他的鱼饵中。
顺着溪水走了一段路,偶尔看到冒头呼吸的鱼儿,李明朗点了点头,这应该是钓鱼的好时机。
李明朗在鱼钩上挂了鱼饵,驾着鱼竿,等着鱼儿上钩,呼吸着混着浓郁泥土气息的空气,还有淅淅沥沥落在身上,正是舒服的雨丝,再看看雨幕后的群山,这就是真正的田园生活,李明朗感慨了一番,感觉此时应该做首诗才行。可惜张了张口,脑子里什么也没冒出来。
李明朗正在懊恼自己之前怎么就没多背点诗词的时候,鱼线被绷直了,李明朗立马提起鱼竿,看到鱼的一瞬间,李明朗激动了,下一瞬间,李明朗黑线了,鱼居然在半空中,又掉回水里了。
看着鱼钩上海剩下的半截蚯蚓,李明朗想着应该在鱼竿上装个滑轮转轴的,有个缓冲时间,鱼钩也能稳稳的勾住鱼儿。
滑轮转轴倒不是什么必备物,李明朗将鱼竿头上的孔弄大了点,然后将鱼线了过去,系在了鱼竿尾部,再在手里握了一段以备缓冲。
具备了现代科学证明最为合理的钓鱼工具简易雏形的李明朗,不过一会,便掉上来了一条鱼,李明朗那叫一个激动了。
这证明他的钓鱼的实践是成功了,就是鱼竿还不太利落,李明朗将鱼房间准备好的水桶里,鱼嘴还一张一合的呼吸着。
下一步就是改进鱼竿,李明朗这人有点懒,被刘嬷嬷伺候的越来越舒服,他就越发的懒了去了,这制作鱼竿是他的想法,但是是郑三做出来了,李明朗就想着继续告诉郑三他的想法,让郑三继续改进。
天上的雨已经不下了,李明朗便拎着水桶,往郑家走去,郑三在家行三,上面有个两个哥哥,大哥是个小子,十几年前就嫁到邻村去了,郑二也比郑三大个□岁,现在孩子狗娃都七岁了,郑三不过成年一年多,是个爷们,郑三的爹娘都健在,两兄弟就还住在一起,等郑三成亲了再分开住,这分开也不过是相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