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3/4 页)
来了!因此介意忠清王这张脸,已经被别人见过,尤其是法源寺的和尚,还非常的熟(大客户,不眼熟才怪了),因此宣德帝和忠清王分来了!瞧得出来,这位皇帝对于这些东西的兴趣也是不怎么大的。
一行人慢慢的向着法源寺走去,远远地看过去,还只当是哪家的富贵老爷领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上香了!随着人流进了寺院,寺内前院广场中央有一个巨大的青铜鼎,鼎上插满了熏香,密密麻麻的,五十多名信徒在鼎前跪拜。广场的四周遍布买卖熏香的店铺,放眼望去,只怕有十数家之多。
每家店铺外都聚满了顾客,买卖香烛的生意异常的红火。
林海偷偷地看着宣德帝的小动作,让贴身的宦官去问价钱,也没有多说什么话。
虽然能猜到宣德帝的意图,但是宣德帝的一番动作吓了,林海也有些弄不懂宣德帝到法源寺的目的。
按照一般的来说,得到了传国玉玺这样的东西,作为一个皇帝来说,应该是非常高兴的,但是宣德帝的这番东西,明显的是对传国玉玺这个东西有抵触,那么这个时候来找一个高僧解惑不是非常正常的事嘛!
但是让林海想不通的是,这种事情,不是应该非常隐秘的嘛!为什么要让衍圣公和他作陪了,打掩护也不像呀!而且别忘了,相国寺的国师还是宣德帝的亲叔叔了,问他不是更好,更不会泄露吗?
林海不动声色的看着那个宦官回来给宣德帝汇报了后,宣德帝的眼中闪过的那道厉芒,看来宣德帝不是来找大师解惑的,而是来找茬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最近宣德帝解决了心腹大患,国库又是满满的,边界那边也没有什么异动,也没什么可烦恼的地方呀!而且这找茬找到寺庙里来了,还是千古第一份。
事实上古代的寺庙是不纳税,这是古来的定律。因为皇族人都比较迷信,向神佛取税,不利于国运。如此也成了,黑心人利用的手段。
而且佛教是教派中的异类,广收信徒,他们占山为寺,圈地为田。兼之古人迷信,寺庙不用缴纳任何的税收,也导致了和尚越来越富,田地越来越多,最后动摇国本。
寺院名山占尽、良田占尽;清静无为的和尚们坐拥大量地产,成为大地主,富甲一方。《旧唐书》中形容当时情况道:‘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
皇帝高坐皇宫,又这么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正因如此,历史上才会出现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周世宗灭佛等案列,就是因为寺庙中存在的巨大的利益,为国家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这才有了立志灭佛的事情。
但是显然,凤朝的佛教还得不到这种水平,宣德帝就是想灭佛教,应该不会在这时候动手,林海冥思苦想半天,也没有猜到宣德帝的意图,只能恭恭敬敬的跟着宣德帝的右后侧,不时的观察着宣德帝的动作和表情。
ps:
【感谢凤华似锦、喜笑福盈门童鞋的打赏!】
第三卷仕途之路 第200章 和尚=壮丁?
别说林海猜不透宣德帝在想什么,就是衍圣公活了这么大把年纪了,也猜不到宣德帝在想什么。对于衍圣公来说,儒家的影响力越大对于孔家的好处越多,因此历史的那些灭佛的事情背后多多少少都有孔家的身影。
但是衍圣公也明白,在佛教没有触及当朝皇帝的底线的时候,他们是不会做出如此极端的事情的,毕竟佛教的那一套“众生平等”还是有相当大的市场的,佛教的信徒可是非常多的,再加上还是有那么几个真正的高僧,因此历史上几次的灭佛行动都不成功。
按理说,现在的佛教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都还没有触及一个皇帝的底线。作为一个皇帝,除非是无论是昏君还是明君都是很忙的,昏君忙着享乐,明君忙着治理国家。是不会吃饱了没有事找事干,无聊来找一群还在控制中的和尚麻烦的。
于是衍圣公也没想明白宣德帝的动作,他到底要玩什么。
就在衍圣公和林海愣神的时候,法会已经开始,十数位‘高僧’已经在谈经论佛了,忠清王坐在最上首面带笑容的听着。
林海对佛法没有什么研究,临时抱佛脚也不过是扫了扫盲。在现代,由于政府的大力宣传,不要相信什么迷信,很多无知的人就以为是佛教,加上现代的娱乐活动可远远地比古代多,因此信佛的人大大的减少,尤其是新一代的青少年,就没几个信佛的。
因此对于那些‘高僧’说的佛,不做任何的评价,他就是一门外汉,根本不知道人家到底说的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