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吕不韦在后来组织其门客撰写的《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句话:“民之情,贵所不足,贱所有余。”
有句俗话可以用来加以注释:物以稀为贵。
某个物品供大于求,自然会贬值;而供不应求,则会升值。这是经济学中再浅显不过的道理。
吕不韦深谙此理。所以他囤积居奇、贩贱卖贵,成为赵国巨富。
在自由经济时代,只要不出现垄断,货物的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当某一物资供大于求的时候,商人们便不得不降价销售;当某一物资供不应求的时候,商人们自然会提高价格。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当某一物资供大于求了,其利润自然会降低,生产者、销售者便无利可图,如此一来,生产者则会转产别的物品,那么,这一物资便会渐渐实现供求平衡。
当某一物资供不应求了,生产者、销售者便会提高该产品的价格,无论生产者还是销售者,都会获得丰厚的利润,由此会吸引更多的人来生产、销售这一产品,那么,这一产品便会多起来,多了便会贬值,在市场上也就能渐渐地实现供求平衡。
经过市场的调节,物资的价格会随着供求关系的改变而改变。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居于流通环节的商人功不可没。若没有他们贩贱卖贵,便无法实现供求平衡。此即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说的“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经国巨贾吕不韦(3)
《史记·货殖列传》是司马迁的惊世骇俗之作,从这篇文章中,不仅可以看出司马迁洞察世情,而且也可看出他对社会发展的远见卓识。战国时期,虽然各国都重利轻义,但人们口头上却重儒轻商。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罢黜诸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确立为举国上下唯一的指导思想,其余一概斥为异端邪说。《货殖列传》由于重商言利,便被班彪指责为“轻仁义而羞贫穷”,班彪的儿子班固学着他爸爸的腔调骂司马迁“崇势利而羞贱贫”。如今看来,班彪父子的话真可谓腐儒之论!只有到了当代“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他们才在那些高呼“越穷越光荣”的人海中找到了大量知音。
五
《货殖列传》中写了许多富商大贾,其中专门写到了善于“治生”的富商白圭。原文如下:
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太阴在卯,穰;明岁衰恶。至午,旱;明岁美.至酉,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至卯,积著率岁倍。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白圭是西周人。当魏文侯在位时,李克正致力于开发土地资源,而白圭却喜欢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景丰歉的变化,当货物过剩,人们低价抛售时,他就收购;当货物不足,人们高价索求时,他就出售。谷物成熟时,他买进粮食,出售丝、漆;蚕茧结成时,他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他知道,太岁在卯位时,五谷丰收;转年年景会不好。太岁在午宫时,会发生旱灾;转年年景会很好。太岁在酉位时,五谷丰收;转年年景会变坏。太岁在子位时,天下会大旱;转年年景会很好,有雨水。太岁复至卯位时,他囤积的货物大致比常年要增加一倍。要增长钱财收入,他便收购质次的谷物;要增长谷子石斗的容量,他便去买上等的谷物。他不讲究吃喝,控制嗜好,节省穿戴,与雇佣的奴仆同甘共苦,捕捉赚钱的时机就像猛兽猛禽捕捉食物那样迅捷。因此他说:“我干经商致富之事,就像伊尹、吕尚筹划谋略,孙子、吴起用兵打仗,商鞅推行变法那样。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智慧够不上随机应变,勇气够不上果敢决断,仁德够不上正确取舍,强健够不上有所坚守,虽然他想学习我的经商致富之术,我终究不会教给他的。”因而,天下人谈论经商致富之道都效法白圭。白圭大概是有所尝试,尝试而能有所成就,这不是马虎随便行事就能成功的。
司马迁认为,白圭是古代善于经商的楷模。“天下言治生者祖白圭。”
可见,在吕不韦之前,白圭便是一个“贩贱卖贵”的高手。他在经商活动中掌握了一个原则:“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