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页)
�
于是,吕不韦的门客们以及诸侯们都认为,吕不韦被免职只是暂时的,过不了多久,嬴政便会亲自到洛阳迎接父亲回咸阳主持国政。
所以,吕不韦这棵大树虽然倒了,但树倒猢狲未散。他的门客们大多仍聚集在他的府第,等待他官复原职。毕竟,在主子暂时倒楣的时候向主子表忠心,是最容易赢得主子的好感的。
最可笑的是别的国家的国君们。他们也都想当然地认为嬴政不会为难自己的父亲,吕不韦不久即会重掌秦国权柄。因此,竟有好几个诸侯国派使者到洛阳慰问吕不韦,并给吕不韦封官晋爵,想趁此机会讨好吕不韦,以便在吕不韦官复原职之后,与秦国搞好关系。
然而,这些诸侯国的国君们大错特错了。
他们派使者讨好吕不韦,反而成了吕不韦的催命符。
嬴政听说此事后,非常害怕。他既怕吕不韦真的被别的国家请去,将来成为秦国的对手,又怕吕不韦做不到三缄其口,将他与赵姬的秘辛公之于世。届时,嬴政继承秦国王位的合法性便大成问题了。
此时的嬴政,早已不是那个刚到秦国之时的八岁的孩童了。他的童年时代是在受尽欺侮、备受压抑的环境中度过的,少年时代又在宫廷中对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耳濡目染,形成了他嗜权如命、残忍暴虐的性格。为了保住王位,为了自己的绝对权威,他决定进一步处罚吕不韦——将吕不韦迁到偏辟荒凉的蜀地去。
如果吕不韦识相呢,最好自杀,这样一了百了。
他不愿亲自下命令处死吕不韦,而是写了一封信,派人给吕不韦送了去。信是这样写的: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蜀。”
吕不韦接到嬴政的书信,方知儿子不会轻易放过他了。嬴政是要杀之灭口。
嬴政这封短信,只有二十九个字,却流露出必欲杀之而后快的意思。
“君何功于秦?”
“君何亲于秦?”
这冷冰冰的质问,如同重锤,狠狠地击在吕不韦的头上。
秦国上下,包括诸侯之间,谁不知道,吕不韦为了子楚能继承王位而毁家相助!
谁不知道,嬴政的母亲赵姬原本是吕不韦的小老婆!
谁不知道,若没有吕不韦,又哪来嬴政的今天!
可见嬴政这么说,是故意抹杀吕不韦对子楚和嬴政得到秦国王位的贡献。
吕不韦不由恨恨地说:“吾破家扶立先王,功孰与我?太后先事我而得孕,王我所出也,亲孰与我?王何相负之甚也!”
然而,此时再说这些,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
难道他面见嬴政、向嬴政讲明这一切,嬴政就能认他做父亲?
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嬴政在信上故意这么写,明摆着是不想认他这个父亲。不仅不认,而且也不会仅仅将他流放到蜀地就会善罢干休。
他吕不韦一日不死,嬴政就一日不得安心。
明白了这些,吕不韦不禁叹道:“吾以贾人子阴谋人国,淫人之妻,杀人之君,灭人之祀,皇天岂容我哉!今日死矣!”
吕不韦此语,不见于正史,是《东周列国志》的作者替他说的。后人揣摩吕不韦当时的心态,倒也合情合理。
吕不韦此时,或许有所忏悔。
也许,他真的认识到自己罪当一死;
也许,他觉得以六十多岁的高龄,长途跋涉到偏远荒凉的蜀地去,已是他难以承受的酷刑。恐怕还到不了蜀地,他这把老骨头就已经填了沟壑了……
司马迁写吕不韦收到嬴政书信后的思想活动,只用了六个字:“自度稍侵,恐诛。”
也就是说,吕不韦已经看出嬴政是在一步一步地逼迫他。
他断定,嬴政早晚会将他处死。
经国巨贾吕不韦(27)
他无法接受来自亲生儿子的羞辱,更无法接受亲生儿子挥来的屠刀。
他宁愿一死。
当天,吕不韦将鸩毒放进酒中,饮之而死。
可怜一代巨商,战国枭雄,竟落得如此下场!
八
吕不韦死了。
此时吕不韦的结发妻已经去世,葬于洛阳的北邙山下。除了嬴政外,他有没有别的子女,史无具载。
可以肯定的是,吕不韦死时十分凄凉,没有亲属为他送葬。
多亏跟随他的门客,偷偷地将他的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