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4/4 页)
可走。
可是属于外围的地带马上就要走完了,时间也过了一个时辰,路径已经到了尽头,可是王猛想要寻找的蟒蛇,依旧毫无出现的迹象。
望着几乎遮天蔽日的树木,生满杂草和灌木,已经没有人迹可寻。王猛只能以颇为惆怅的语气,文绉绉的说了一句,“尽人事,听天命。再往里走半个时辰,要是还没有收获,我们就回去吧。”
说完这话之后,他也就不再露出愁苦的表情,因为他已经不报希望了。彻底的失望过后,剩下的反而是内心的坦然。
其实王猛本人,别看生得一副粗壮鲁莽的长相,可是在他村长老爹的亲自教导下,也还认得几个字,但是四书五经之类的高级玩意儿,他却没有学过。
村长很重视家中小孩的教育,三年前就送自己的大孙子,去前朝一个老秀才新开办的私塾那里读书。
而且村长发觉,这天下真的太平了,朝廷已经在举办科举。不过村长所知道的科举,其实是安国建立之后的第二次科举。
因为第一次的时候人心不安定,所以参加的人很少,影响力还不是很大。可是这第二次科考一开始,洺县的县试都有近两百人参加。
村长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就毅然决然的要让王猛的大儿子王旭,去念专门的私塾。
对此王猛却起先很不理解,跟他老子唱反调道,“教认字,我们自己教不就行了,何必浪费这等冤枉钱。”
村长却说,“不说考取功名这种没影的事儿,单是到码头上找份好差事,咱们认识的这两个字就不够。”
一句话就让王猛无法反驳,然后王旭读书的事情就成了定局。
而且王旭也还真的很争气,短短三年,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他统统都会背了,只是理解上还有很多欠缺。
至于五经,不如四书在科举的时候重要,所以先生教的不是很详细,可以暂且不提。
先生觉得王旭是块读书的材料,平时也很看顾他,上个月还对王猛说,“过两年,等王旭满了十二岁,就可以让他去县里考个童生。”
只是没等到两年,才过一个月,先生就生病了。而王旭莫说是考童生,现在能不能继续读书,都成了很大的问题。
进山走了两个时辰,对于周胜来说,已经来到了很危险的领域,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