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页)
诱惑(8)
“苏州速度”一时在外商中传开。于是,新区的招商开始渐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旋风……
狮子山无愧苏州人气度。那座25层高的金狮大厦象征着新区的“激情澎湃岁月”的全面开始。
“金狮”——不知是谁起的名字·但它让我产生联想:金是王金华的金,狮是狮子山的狮,这傲视在狮子山头的王金华及他的战友们在想什么呢·他们在那片曾经是荒地的乱石岗上耸立起来的一座可回望古城、可远眺太湖烟波的高楼,想着荡气回肠的事业——打桩的夯声震天,溅起万顷波涛,飞卷惊天扬尘,搅得老城里的人纷纷赶来仰望新区“金狮”雄姿:10个月盖这么高的大楼呵!再过10年,这里还不变成大上海了·
嘿嘿,我们要建的是一个新苏州城。全新的,争取比深圳还漂亮!
王金华心目中的上海是他永远的追求目标。在昆山时他这样想,到了苏州他还是这样想:苏州要赶上海,但苏州不是上海,苏州是文化之城,历史古城,美丽之城。尤其是虎丘之邻、狮山脚下、太湖之滨的新苏州,它该是包孕吴越的文化和太湖的水韵,该是体现横塘的文脉和枫桥的词章,在保持姑苏的那份永恒的清新优雅与小桥流水之间,寻找出东方威尼斯的巴黎风情和雕琢出具有太湖之美的现代化文明新城。总之一句话:新苏州,必须是与古城和谐共处又另显风情的新都市;必须是接连世界最前沿信息,又能体现东方的江南文化元素的国际化都市,还必须是让土著百姓时刻感受到温馨与安全、朝气与生机、新奇而异彩的家园气息,同时又让所有异乡新居民落脚生根在这里有一种忘却一切的归宿感。
“城市要有体温。新苏州体现的是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热忱、情感和创造。”王金华平时话不多,但他的目光和思维却复杂而细腻,并且充满追求精致的智慧。这也是市委、市政府对新区的要求,更是苏州人民对新区的期待,自然也是那些最后选择苏州作为发展自己事业的“巢穴”的外商和国内厂商的兴奋点。
创业是艰苦的,即使在“天堂”苏州,该吃的苦照样一样也不少。初到新区工作的人至今印象仍极其深刻,“王金华对我们说:你们来新区的第一个任务是要准备吃苦,吃尽所有的苦。然后他让有关人员发给我们每人一双雨鞋,因为当时我们的办公区四周都是一片汪洋。”新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第三波浪潮——这就是以*南巡讲话为契机的1992年中国再次思想大解放年份。于是当时一批批雄心勃勃的外商和一家家世界500强企业纷纷选择了在苏州新区这块充满希望的热土进行投资。
1992年对新区创业者来说是个难忘的年份。这年11月,王金华从北京拿回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块国字头的金牌,小小四合院一片欢腾。当时的条件还很差,员工们连鞭炮都没买,他们是敲着饭碗庆贺的,“但气氛仍然令我们永生难忘。”王金华回忆说。
什么叫抓住机遇·众多外资企业纷纷在此筑巢就是最好的解释: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金牌挂起来那天开始,美国的普强、杜邦、高达,日本的松下、索尼、三菱、富士通、住友、沙克迪,德国的西门子、百林,英国的迈大、考陶尔兹,瑞士的罗技、迅达,台湾的宏碁、声宝等等世界著名企业纷纷进驻,项目达190个……这仅仅是三四年时间的成效。1996年8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高级顾问拉卡卡访问新区,这样盛赞道:“高楼林立的苏州新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近300个外资企业项目和企业落户,总投资达30多亿美元,这在世界上也是极少有的奇迹。你们这里就像一个‘小联合国’。”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9章“新苏州”的诱惑(9)
苏州新区的“小联合国”别称就这样叫开了。
这一年,苏州新区宾客盈门,而且都是些国际大师级的人物——人类进步基金出版与交流负责人、美国著名小说家苏盖,法国和美国科学院院士沙士雄,哈佛大学的林赛……他们漫步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旁,感受着东方新世界的万千种经济与文化、与自然交融的那种奇妙、新鲜和兴奋。因为他们所处的摩天大厦,与粉墙黛瓦的老苏州近在咫尺,那些通天大道又与旁边的小桥流水交错相通……他们认为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美景。
那年春,不大出门的苏州籍作家陆文夫听说苏州狮子山旁搞了个“新苏州”,起初他不大相信,后来他去了。去之后文夫先生大加赞叹,姑苏建城至今2500余年,新苏州建设用了2500天。于是他脱口而出了一句经典之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