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说到这里,有两个小问题需要澄清一下。一,鲁庄公有没有后悔,派人追杀管仲;二,管仲唱的歌曲是不是黄鹄歌。
第一个问题,《左传》、《国语 齐语》、《史记》、《吕氏春秋》、《韩非子》等诸多史籍均没有相关记载,所谓鲁庄公反悔而追杀管仲这件事情,是子虚乌有。虽然管仲只是遛了一通嗓子,做法有些无聊;但更说明他这个人,观察细致,思维敏锐,处事积极乐观,具有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也。
第二个问题,有史料记载的黄鹄歌是西汉刘向所编撰《列女传》中的一首,主题是寡妇坚决不再嫁人。歌词大意是:黄鹄早寡,七年不双,宛颈独宿,不与众同;禽鸟尚然,况於贞良。
这种寡妇不再嫁的题材,显然不适合进行曲的风格。而《东周列国志》中的所谓黄鹄歌词是作者根据情节编写的。所以结论是:管仲唱的不是“寡妇不再嫁”这首歌。
以上两个问题的说法均出自《东周列国志》,而《东周列国志》是明朝末年,冯梦龙改编自余邵鱼《列国志传》的历史演义小说。历史小说是可以虚构的,写法也取决于作者本身对那段历史的了解水平,并带有作者自己所处时代的思想烙印。而史书的真实性和严谨性,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现在,已经远远不是把历史小说当做史书来看的年代。
即使白抖了回机灵,可更说明管仲的高明,也是个真正的人。高明之处是他的思索,当时的人大都不思索,混日子的居多,尤其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处之泰然,听天由命。比如急子,爹让死就死,死不了也赶上去要求土匪费二遍事再来一刀。而管仲对待事物的态度显然是积极的,也勤于思考。这件事情不大,可蕴涵了很深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如何驭人。
《孟子?滕文公上》原文上说:“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这里说的“食人”不是吃人,而是受别人供养,吃人那是非洲生番的爱好。“治”就是管理、统治,说白了就是驱使人民听话干活。管仲身为囚犯还能驱使车夫,车夫们不仅欣然接受,还积极配合。驭人的手段既隐蔽又高超,很不一般。然而,这不是他驭人能力的全部,还有更高的追求,驾驭小白,齐国的君主。
一个招聘总理的面试(1)
堂阜,茫茫一派贯南北,起卓笔嶅峰,经漱玉龙泉;遥遥大道连东西,通泰安古郡,达沂州旧府。一条河从堂阜村边穿过,是齐、鲁两国的分界线。说得很热闹,堂阜其实就是个普通的村庄。然而,普通的堂阜将要变得很不普通,因为,齐国的霸业将从这里开始。
初冬的时节,河流还没完全上冻,依旧倘涌;只是失去了往日的喧嚣,转做潺潺。秋的残花败叶已被风和流水带走,所以河水清且涟漪。只有一些没有沉到水底的枯枝,固执的守在河湾,仿佛在给过去的时光留下一丝记忆。
一个人站在堂阜河边,表情严峻,对着水面,正在发呆。偶尔患得患失地抬头眺望一下远方。身后有几个仆役像告别似的在那里低头傻立。
此人正是管仲的老友兼同乡鲍叔牙。他来到这里好几天了,目的不是要跳河或者出远门,而是迎接管仲。因为担心管仲途中遭遇变故,回来的是一具遗体;所以他一直心绪不宁,行为表现像投水前的征兆。
远处终于出现了一队人马,鲍叔牙顾不得衣服下裳缠腿,急忙抢步迎上前去。离得近些,依稀望见后面囚车上有个脑袋在晃。鲍叔牙放了心,停下脚步,泪水浸满眼眶,对天一揖,“齐国幸矣!”
把管仲从囚车里放出来,两人没有过多喧函。鲍叔牙赶快吩咐仆役,弄口大锅,烧水,给管仲洗澡。
管仲的身体还真皮实。冬天里,坐了一天半的囚车,又领唱进行曲,还少吃了两顿饭,精神紧张都不算。他只洗个澡,外加一顿饱饭,精力就恢复了。文言说法,这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通俗的说法是:能人,就这么禁折腾!
他有些不安地问鲍叔牙:“我这样死乞白赖地活下来,别人不会说三道四吧?比如,说我没忠义。”
鲍叔牙当即给了他一通批评:“你为齐国活着,有什么可丢脸的?!我极力把你救回来,也是为了齐国的发展,跟咱俩的友情没关系。你只要把工作做好,壮大了齐国,就是最大的忠义。”
说完一摆手,意思就是告诉管仲,以后别再拿这类个人问题来烦我。
“我听你的。”管仲真诚地说。
“那过几天我就安排你去见国君。”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