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落实到行动上,就是4万亿投资、2009年银行系统的“天量”信贷。
除了经济复苏,随之而来的还有诟病,指责者有之、*者有之。
投资拉动带来灰色地带,天量信贷导致不良资产……
以上一切,皆有可能。如果是市井坊间,可能是饭后谈资;如果是经济学人,就是彻头彻尾不负责任。莫非,政府面对经济衰退,就该无所作为;莫非,金融系统面对实体经济滑坡,就该袖手旁观?
世界上,没有无痛苦的分娩,当婴儿呱呱坠地,母亲必然要遭受医学上最为残酷的疼痛——产痛。
当然,你可以说,投资拉动是对的,信贷投放也是对的,但是不能达到这个程度。
而且,我也可以说,这个数量级的投资和信贷,已经达到了中国经济所能承受的极限,如此数量,不是可能,而是一定会有灰色地带,也一定会形成不良贷款。
这,确实是一步险棋。
这,也是一步绝棋。
几乎同时,美国出台了8500亿美元救市方案,也就是所谓的保尔森方案,因为接受救助的是华尔街,在美国骂声一片,第一次议案甚至在国会流产。
保尔森不知道这些钱要交给华尔街吗?单纯以保尔森的华尔街背景解释似乎也难以说清楚吧。救助华尔街不会给保尔森个人带来任何经济收益,至于政治声望则绝对是负数,就是这样,甚至传出了保尔森为这样一个议案在国会下跪的传闻。
布什、奥巴马、保尔森莫非都疯了?
即使对政治声望有负面影响,也要这么做,因为,救市是唯一的选择。国会第一次否决了保尔森方案后,随之而来的没有庆贺,而是*党、共和党互相指责对方投反对票。
美国经济应该如何挽回?不可能真指望上帝来保佑,说到底,还是要靠美国人自己,不救市,才真死定了。
有人说,成就一个英雄,需要无数次磨砺,需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其实,这些话也就是在成功之后自吹自擂的时候用用,风光之余还可以对人吹嘘,老子当年曾经如何艰苦。既可以激励人奋斗,又能鼓励节俭。
第一章 金融,谁主沉浮(4)
真正面对危机的人,是没有心思考虑这些的。
在战场上,将军并不知道自己能否成为英雄,霍去病不能,朱德不能,华盛顿不能,巴顿也不能。在商场上,即使最成功的企业家也不可能永远纵横捭阖,范蠡不能,柳传志不能,摩根不能,比尔·盖茨也不能。
也许下一刻,生命就被一颗流弹结束;也许一天之后,微软就被新兴技术淹没。
一个人,面对危机的时候,没有人能够知道自己能否走出阴影,更不知道能否撑下去。在最危急的关头,他甚至可能一无所有。
这时,最需要的不是帮助,而是他自己坚持到底的信心。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经济就更如此。
即使我们聪明绝顶,也没有人能保证永远顺风顺水。既然我们是一个经济体,就迟早要经历衰退。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没有危机的经济体,更不可能有只涨不跌的经济。
30年来,国人习惯了高涨的GDP,习惯了新闻里的捷报连连。这一刻,面对可能的经济衰退,原来如斯之痛:农民工失业了、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产品滞销了、企业倒闭了……再也没有人能否认我们面临的危险,任何人都不知道我们是否能率先走出阴影。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预期”,意指人们对未来经济走势的判断。“预期”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如果人们没有通货膨胀预期,即使增发货币也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反之亦然。
现在,如果预期经济萧条,消费者就会压缩消费,企业就会减少投资,随之而来的就必然是一波接一波更为严重的萧条。
面对1929年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呐喊,“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一种莫名其妙、丧失理智、毫无根据的恐惧,它把人类进步所需的种种努力都化为泡影”。
面对同样可怕的次贷危机,美国不惜走向“具有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两房、AIG、通用等一批公司实行了国有化,在向来以经济自由著称的新大陆破天荒组建了第一批大型国有企业。
面对萧条,*总理也在呐喊:“当金融危机的严冬来临的时候,信心比货币和黄金更宝贵。……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