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班后,还打了个电话给那位顾客,确定他对一切都心满意足。工程师事后受到了公司负责人的高度赞扬,并号召公司全体员工向他学习。
▲虹桥▲书吧▲BOOK。▲
第15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3)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是不会去管闲事的,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更是躲着走。而更多的成功者的做法恰恰相反,不管是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只要是公司里的事,他是不会撒下不管的,于是他们有了后来的辉煌。
事不关己,也不能高高挂起。不管是在工作时间之内,还是在工作时间之外;也不管是身在公司,还是出门在外,都要对公司的事负责。
在工作之中,碰到一些并非我们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也要站在公司的立场上,为公司着想,而不是置身事外,采取观望态度。这样一来,所付出的努力自然会得到回报。也许暂时并不能改变“只是个打工的”身份,但前途、发展前景却是可以改变的,甚至打工者的身份将来也未必不可改变,但如果仅仅把自己定位于打工的,那就永远都只是个打工的。
。←虫←工←桥书←吧←
第16节: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1)
2。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我不能干多了在一家公司工作,公司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双方一起做事,然后按规范分享劳动成果。只要规范合理,你努力的越多,所得也会越丰厚。
但是,很多人还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是抱着一种“我是打工的,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这样的心态来工作。
人们经常听到他们诸如此类的牢骚话:“给了我多少钱呀?希望我做那么好,希望我做那么多!”,“凭什么呀?给我多少钱我干多少活、出多少力!”,“我干得再好,还不是为老板干的?”,“拿多少钱干多少活,我只要对得起这份工资就行了”……
有些人总是简单地从交易的角度出发,整天想着:你给我多少钱,我就给你干多少活。而且,这个多少活还是自己在心中主观定下来的,一旦所干的活超出了这个界限,他的心理就会不平衡。更可怕的是,他把这个活儿只看成是自己做了多少事情或者干了多少工作,而没有去问:“这些活儿的结果如何?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活儿?”结果似乎与他无关。
当然,还有一些“聪明人”则将自己的“智慧”用在尽量的少干活儿多拿钱上。这就是为什么诸多“聪明人”在职场上频频失利的原因吧。
曾经有人这样比较中国和外国员工的职业化差距,外国员工是“我做得越多,老板给我的钱就越多,所以我要多做”;而中国员工是“老板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所以给得少就少干。”
打工心态在现实中无处不在,他们希望干最少的活拿最多的钱,他们生怕自己干多了让别人从自己这里占了便宜。他们的信念是老板给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天经地义,这样才不吃亏。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其实是吃了更大的亏。因为表面看来,这些“精明人”没有吃亏,但长远来看,他们却损失“惨重”:他们逃避工作、推卸责任,这些人一辈子也很难得到提升,还不得不整天为眼前的工资伤脑筋。其实,他们忘记了在工资背后深藏的更为珍贵的东西——工作给予了他锻炼、训练的机会,工作提升他的能力,工作丰富他的经验,在工作中他能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格、完美自己的职业道德,所有这一切所蕴含的是他将来提高薪水和提高职位的根本基础。
那种“短视”的“等价交换”,让“短视者”错失了诸多机会。这其实是现代版的“买椟还珠”,虽然拿到了薪水,却失去了自己的前途和信心。或许公司正在为其升职、加薪而给其更多机会去工作锻炼,但他本人却不能正视这些,因此丢掉许多获得成长、技能和经验的机会。
“老板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这种心态可能会葬送你的职业生涯。有个知名企业家曾坦言:现在,一些人缺乏主人翁的意识,对这些人来说,最难听的一句话莫过于“打工心态”,“给你多少钱就干多少活,绝不多干一分钱的活”,没有任何使命感。这种心态要不得,抱着这样的心态只能永远是打工的人。
“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板,听了这话可能也会感到挺不舒服。多付出一点点就吃亏了吗?老板既然雇你,自然会付你报酬,不用说,他付给你的价值肯定要比你创造的价值少些,这是很正常的,他也需要一部分价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