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对黑帮电影频频“皱眉”的时候,而它也很可能会“碰到美国制片法典执行局的严厉反对”。更糟的是,人物的伦敦口音会使美国观众感到不适,而它的宗教象征主义会“引起天主教徒们的愤怒”。《综艺》总结道,本片的唯一卖点是它是根据格雷厄姆?格林的“畅销书”改编的(1947年7月6日)。
所有这些问题都无法影响格林之后更著名的作品《第三个人》(1949),这是一部根据格林原创电影剧本而拍摄的国际性制作,亚历山大?柯达(Alexander Korda)和大卫?塞尔兹尼克以好莱坞方式对其投资。和《布莱顿硬糖》相比,《第三个人》对格林宗教主题的处理带有审慎的反讽意味——在电影中某处,哈里?莱姆(Harrry Lime)告诉他的好友霍利?马丁斯(Holly Martins):“当然,我仍然虔信,伙计……我所做的一切并不会伤害任何人的灵魂。”除此之外,卡罗尔?里德奉上了一个惊心动魄的追逐段落,安东?卡拉斯(Anton Karas)的配乐也相当精彩,77而奥逊?威尔斯则贡献了值得铭记的巨星表演。因此,《第三个人》完成了格林的夙愿:制作一部有力的惊悚片,同时也堪称艺术电影。在另一个层面上,《第三个人》不仅展现了卡罗尔?里德新“卡里加利风格”(neo�Caligari*e)的倾斜摄影,而且是对维也纳的准纪录片之旅,这座城市是现代主义和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摇篮之一,在战争的摧残下,它成了“格林之原”。我们还需注意格林电影剧本中的种种主题和技巧元素。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和叙述者霍利?马丁斯既像一个詹姆斯式的无辜者(Jamesian innocent),又像一个康拉德式的秘密分享者(Conradian secret sharer)。就像《黑暗之心》中的马尔罗一样,他是一个冲动而又多愁善感的浪漫主义者;也和马尔罗一样,他寻找的那个反角在被几个人描述之后才迟迟亮相。重要的是,叙述者中有一个叫“柯兹”的男人,他对马丁斯说,他是哈里?莱姆最好的朋友——“当然,除你之外”。
正如我们所知的,奥逊?威尔斯本人就想拍《黑暗之心》,但是在拍摄《公民凯恩》前不久把它放在了一边。在《第三个人》中,仅仅是凭着他的个人魅力,他就把哈里?莱姆成功地转变成格林小说中最危险的“天使”或路西弗式的杀手。他的出镜是如此吸引人,以至于似乎要让观众忘记他所犯何罪(与黑市盘尼西林和死婴有关)。[48]观众所能回想的就是爆发的齐特琴音乐和一系列再次确证了格林在1928年所说的默片的“诗意”推动力的画面:一个藏匿于(少年莫扎特之家)黑暗门口的高大阴影;一只舔着黑牛皮鞋的猫;突然之间聚光灯打在戴着黑帽、穿着轻便风衣的威尔斯身上,镜头向其推进,我们看到他面带笑容,好像被不小心抓到正在做着不规矩行为的过火演员。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现代主义与血腥情节剧:三个个案研究(25)
“别跟情节剧似的,伙计。”哈里?莱姆在维也纳上空巨大的摩天轮上对霍利?马丁斯说。但是,莱姆(他的名字和格林有密切关系)是影片中最情节剧式的人物——一个时髦浮华的法外之徒,让人想起方托马斯或魅影魔星(the Shadow)。天真的马丁斯崇拜他,并且因为马丁斯恰由约瑟夫?科顿(Joseph Cotten)扮演,因此不得不使人想到杰迪戴亚?利兰(Jedediah Leland)与查尔斯?福斯特?凯恩(Charles Foster Kane)的关系。美丽而又受虐欲式罗曼蒂克的安娜(阿利达?瓦利[Alida Valli])渴慕他,甚至在他把她供给苏联政府后也矢志不渝。对于这两个人和观众来说,莱姆所代表的是战后维也纳社会组成动力的另一迷人的可能性,现代性的伟力早已把这座“被粉碎”的城市分成了四个区,79城中心的迷人老钟则由代表着各个占领国的军事部队所执守。冷战开始了,维也纳的日常生活被配给制、检查站、身份验证单和不值钱的现金限制着。莱姆活动于这个世界之上,也活动于这个世界之下——主要是在那些出奇清洁并且没被分割的下水道中,在这个世界中,警察所穿的白色制服好像雪地巡逻队一样。本片中最美丽、最戏剧性的戏都发生在他那水淋淋的地下,而最刺激的段落则是他被包围并被那个一直爱着他的人杀死的那一刻。[49]
但是,在这部电影中,这种情节剧的*总是伴以抵消性的反讽或泄气。马丁斯是个美国“三流文人”,专门写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