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第1/2 页)
贾诩补充道:“最重要的是,各地尚有不服王化者。虽摄于皇上天威不敢妄动,但若这个时候皇上退位。各地必然会有心怀异志者趁势而起,万请陛下收回成命!”
罗征默然,知道两人说的都是实情。
自他入西凉以来,就一直在施行削弱士族门阀的国策。
关凉之地问题并不大,可西川、中原、河北等地士族门阀的势力依旧不容小觑,虽然摄于自己凶威,没有人敢跳出来搞事,但若这个时候传位太子,可就不好说了。
不过,罗征想要及早退位,一来固然是这些年确实累了,想尽快退下来歇息一下,同时趁自己尚不至年老昏聩,尽快完成皇权的交替,就算遇到变故也有足够的精力解决。
最重要的,则是不想引发父子相残的惨剧。
纵观中国历史,有不少太子等皇位等的头都白了,父子相残的例子绝不在少数。
罗征不想十年二十年后,儿子罗琤为了皇位来对付自己这个老子。
“文和、文若不必再劝,朕意已决!”
罗征摆了摆手,道:“三年,三年后朕将禅位于太子。三年之内,朕要为太子登基扫平所有障碍,回头文若和文和给朕拿出具体方案,如何保证皇权顺利交接!”
“这,微臣遵旨!”
贾诩、荀彧怔了下,连忙领旨,心里也松了口气。
还以为皇上现在就准备退位呢,有了三年时间缓冲到也够了。
从开平四年到开平七年,大乾没有再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一直在积蓄国力,而是利用三年时间对逾发庞大的官僚体系和军队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外人看不出什么,但一些核心重臣却渐渐嗅出了一些味道。
开平五年,门下纳言法正被罢官。
开平六年,河内司马氏被乾帝罗征下令满门抄斩。
开平七年,二月,冀州人张权起兵造反。
大乾太子罗琤率三万禁卫骑兵出兵平叛,五月乃定,七月回朝。
秋九月,乾帝罗征在称帝七年后,下诏禅位于太子罗琤,史称孝文皇帝。
罗琤继位后,尊罗征为太上皇帝,生母甘倩为皇太后,改元大兴,大敇天下。
大兴元年,中书令贾诩、尚书令荀彧先后请辞,归家养老,文帝罗琤准其请,并重新起用被罗征罢官的法正掌中书,又以诸葛亮守尚书令,迁荆州刺史荆良为门下纳言。
大兴二年,文帝罗琤命征东将军高顺、征南将军张辽两路大军征东吴。
三月,征南将军张辽攻陷柴桑。
五月,征东将军高顺渡过江水兵围建业。
七月。孙权投降,东吴正式灭亡。天下一统。
九月,文帝罗琤下令废西汉以来沿用了数百年的察举制。首创科举制,正式宣告了士族门阀政治的消亡,同时下旨在全国各郡兴办官学,彻底改变了士族门阀垄断学识的局面。
从大兴二年讨灭孙吴到大兴五年,征东将军高顺、征南将军张辽、征西将军阎行、征北将军赵云等一大批追随罗征打下大乾万里江山的国之重将先后主动辞官归家,并向朝廷推荐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将领,完成了军队的交接班。
同时也让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想法成了泡影,消除了统兵大将功高震主的隐忧。
至于这些辞官归家的重臣去了哪里,则众说纷芸。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说这些重臣受太上皇罗征劝说,退位后继续追随太皇上做进行一个大计划。
也有人说一朝天子朝臣子,太子登位后,肯定要清洗掉追随太皇上的大批老臣。
至于这些重臣为什么会在天下平定后主动退位,以及去了哪里,则只有朝中够级别的重臣才知道二一,不够品级的官员和百姓就只能暗自猜测了。
从大兴二年到大兴二十年,大乾精减机构,裁撤军退。在长达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除了讨伐一些小规模的叛乱,再没有进行了一次超过两万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文帝罗琤采取与民休养的政策,积极鼓励农耕、畜牧及手工业。大肆减免赋税,同时大肆鼓励生养,使大乾一改建国初期千疮百孔的局面。渐渐有了盛世之象。
特别是人口,简直呈爆发式增长。
短短二十年。大乾人口增长了近五倍。
由于朝廷在建国之前,就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医学的政策。使得新生婴儿的成活率得到了极大提高,短短二十年里,大乾人口从建国初期的一千余万